浚县大伾山

东方晴3年前 (2022-11-13)景区景点176

  大伾山,位于河南省鹤壁浚县城东,故又称东山。因其有中国最早,北方最大的大石佛而著称于世。该石佛始建于北魏,依山开凿,总高八丈,藏于七丈高的楼内,素有“八丈佛爷七丈楼”之称,为世界佛屋景观之唯一。古时,黄河流于其脚下,每到雨季,常会洪水泛滥,故雕石佛以镇之。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保文物,属国家“AAAA”级景区。大伾山上现存道观佛寺建筑群7处,名亭8座,石窟6处,各式古建筑138间,摩崖碑刻460余处,各具特色。

  大伾山又名黎山,位于河南浚县城东南,山势巍峨,松柏苍郁,秀丽幽静。五代前释道二教并存,道庙佛寺数量众多。至五代后周下诏灭佛,现东麓天宁寺内有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刻的“准敕不停废记碑”,为山上现存最早的碑刻,研究后周灭佛的重要资料。道教宫观现存吕祖祠、壶天道院、禹王庙等。另有大石佛像、唐代《大伾山铭》摩崖题记以及藏经阁、阳明书院、龙洞、丰泽庙等胜迹。

大伾山风景区是省政府1987年首批公布的省级风景名胜区。大伾山风景区包括大伾山、浮丘山这两座在千里平原上突起的秀丽青石山峰。虽然海拔只有135米,但因当年大禹治水登临此山,被载入我国最早的史书《尚书.禹贡》篇中,历代称为“禹贡名山”。大伾山不仅自然景观优美,而且文物古迹荟萃。唐宋以来,历代寺庙亭阁星罗棋布。现有大石佛等国保级文物1处10项,省保级文物8处,现存古建筑群9处,王阳明、王铎历代名人摩崖题刻460余处,古柏426株,新建景点4处。

  景区内现有佛道建筑9处,亭台楼阁、寺庙宫观遍布两山。北魏的天宁寺,因保存有八丈石佛七丈楼而闻名遐迩。大石佛高22.29米, 已1600余年, 全国最早, 北方最大,是河南旅游精品。它所包含的宗教文化、石刻艺术、历史政治等早已引起专家学者的惊叹。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保文物,唐代的石刻瑰宝千佛洞是中原石刻艺术的经典之作。道教的圣地碧霞宫始建于明代,规模宏大,构造精美,万仙客用悬塑、壁塑等手法、塑造出道家典籍中记载的神仙人物3千余位成为集中国官方与民间神仙人物之大成的艺术殿堂。一处处保存完好的名胜古迹和一幅幅历史画卷,再现了宗教文化在中原传播、发展的历程。特别是一年一度的正月古庙会, 长达月余,朝拜者蜂拥而至,人如潮涌,高潮日达20万人,为宗教文化和经济信息的传播推波助澜。

相关文章

淇县朝阳山

  朝阳山,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殷纣王行宫遗址、中原登山基地、佛道儒三教圣地、国学研究培训基地、冬季采暖福地、中秋赏月胜地,位于淇县城西5公里处,游览面积18平方公里,由殷商文化体验区、山顶康体休...

浚县交卸古窑群遗址

遗址位于卫贤乡交卸村西南淇河堤内,有残窑数十座,分布广泛,直径约5米,窑壁厚1米。属何时遗址,尚无定论。...

浚县文治阁

  文治阁始建年代失考,明万历三十年(1615年)移钟于阁上,又称钟鼓楼。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重修,改名'文治阁',取'以文为治'意。  文治阁通高约20米,上下...

浚县常仙甫故居

常仙甫,名玉堂,字仙甫,号老仙。1888年4月23日出生于浚县裴庄村,1946年5月壮烈牺牲,是豫北地区著名的抗日爱国志士。常仙甫故居是他一生从事革命活动和牺牲的地方。常仙甫故居不仅是中共卫西工委的主...

鹤壁牟山

  牟山位于鹤壁市淇滨区大河涧乡西部,距新区25公里,乘车沿高等级壶台公路可直达山底。牟山山势奇特雄伟,高耸入云,主峰海拨763米,为鹤壁第一高峰。四周景色各异,群山供岱,众山若丘,连绵起伏,其山势酷...

鹤壁许沟温泉

  许沟温泉位于淇滨区金山办事处许沟村地段(淇河二桥处),淇水从村西头的上游浅滩激流畅扬而下,与许家沟温泉之水交叉相遇,转弯汇入宽深的河面,清静缓慢优雅而去。  许沟温泉曾经是地震流下的火山口所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