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县小艾庄遗址

东方晴3年前 (2022-12-12)文化古迹191

  遗址在县西22公里小艾庄村西1公里处。系一台地,南为小沟,东为古河道,南北长100米,东西宽70米,面积7000平方米。经考察,为一处龙山至商代文化遗址。

  1973年4月23日至5月1日,安阳地区文物训练班在省博物馆专家指导下,对遗址进行试验发掘。发掘结果表明,文化遗存分6层,1、2层为商代文化,3、4层为先商文化,5、6层为龙山文化。

  龙山层厚0.65米,内有白灰面房基3座,上下叠压9层,上4层为白灰面涂抹,下5层为火烧硬面,从下至上逐层南移。白灰面房基呈圆形,直径约3至4米,灰面较薄,厚约0.5至0.7厘米,光滑平整。房基正中,有一圆形灶面,直径0?6至0.7米,灶面呈红黑色,光滑坚硬。白灰面四周有残墙和柱洞3个。出土文物极为丰富,陶质有泥质和夹

  砂两种。纹饰有方格纹、篮纹、弦纹、附加堆纹。器型有鬲、豆、折腹盆、平底盆、深腹盆、、直筒杯等。石器有石斧、石镰,石铲,均为青色石灰岩磨制而成。制作精细,通体磨光,器身扁宽,刃部作圆弧形,有使用痕迹。骨器有骨簪、骨箭头,另有卜骨、兽骨、蚌片等。

  先商层厚1.15米,内有4个圆形灰坑。填土中陶片较多。陶片纹饰有绳纹、篮纹、方格纹、附加堆纹。器型有簋、鼎、瓮、鬲、罐、盆、杯、豆、器盖等。石器有穿孔石镰,石铲、石凿、磨石、刮削器。骨器有骨刀、骨锥,磨制精细。另外,还发现有牛、鹿、猪等动物牙齿和骨骼。

  商代层厚0.95米,出土圹穴两座,灰坑1个。出土陶片为泥质和夹砂两种。灰陶居多,磨光黑陶次之,红陶极少见。纹饰有绳纹、弦纹、附加堆纹等。器形有鬲、罐、豆、盆、壶、瓮、鼎。石器有石凿、石铲、石刀,还有鹿角、蚌片及牛、猪等动物骨骼。


相关文章

浚县黎阳仓遗址

  黎阳仓为隋代名仓之一。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建。《太平寰宇记》载:“仓城在县西南隅,袁绍聚粟之所,亦即隋开皇中置仓处也(今大碾附近)”。范文澜著《中国通史简编》称“黎阳仓在大伾山北麓。”  黎...

浚县古城墙及文治阁

浚县古城墙及文治阁,第七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浚县古城墙及文治阁的公布所在地为河南省,公布类型为古建筑,公布批次为第七批,公布地址为河南省鹤壁市浚县 。浚县古城墙,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

淇县秦街村

  秦街村位于西岗镇北部,东依淇河,北临S222省道,西接乡道高西线。该村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着“古官窑”“乾隆御道”“孔子驻留地”“许穆夫人垂钓处--凤凰台”等历史古迹...

浚县升仙塔

升仙塔为县内仅存一古塔。塔在淇门西南寨外,建于清代。塔7级,高10米,砖砌。底部周长14?4米,设东、西二门,西门题额“升仙塔”,东门题额“风雪避”。塔七级, 八角,外雕八卦。塔内掘井,井上覆石,石碑...

鹤壁淇水诗苑

淇水诗苑位于淇河东岸,全长2.5公里。整个诗苑规划诗词1500余首,以历代咏淇诗歌和鹤壁籍诗人为主脉,以淇河为载体,依托淇河生态线,融淇河诗文化、淇河风情、鹤壁人文于一体,展示鹤壁千年文脉。诗苑布局按...

淇县朝阳山

  朝阳山,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殷纣王行宫遗址、中原登山基地、佛道儒三教圣地、国学研究培训基地、冬季采暖福地、中秋赏月胜地,位于淇县城西5公里处,游览面积18平方公里,由殷商文化体验区、山顶康体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