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爱耕织图

东方晴3年前 (2022-12-14)文化古迹192

时代:清

地址:博爱县博物馆藏品

耕织图石刻共有20副画面,分别刻在四块长200厘米,宽30厘米的青石上,均系减地线刻,在画面的间隔部位,用卷云纹和花鸟图案填充。画面内容共分两组,排列自右向左。第一组共十幅图案,是反映稻子从种到收的整个过程。第二组共十幅图案,是反映棉花从播种到织成布的全过程。

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组:第一幅耕地。春天来到,一切充满着生机,种稻的季节即将来到。在画面的中央,一位农夫哈腰弓背,左手执鞭,右手扶犁,正在耕田。在图的右方,有一农夫右肩扛耙,大步向田里走来。整个画面表现了耕、耙、整地的劳动场面。第二幅运苗。画面上有一农夫头戴草帽,肩挑装满两筐的秧苗,还有一顽童肩背一小筐秧苗,边走边扭头和农夫谈笑着。第三幅插秧。图的左下方,在一块水田里有三个农夫,头戴草帽,高挽裤腿在紧张地插秧。在其左边,有一满筐稻苗。图的右上方,在两棵树下,有一妇人盘腿而坐,旁边放一陶罐和一个篮子,罐里饭勺,篮里放着碗筷,似为送饭而来。整幅画面表现出不误农时,争分夺秒的繁忙景象。第四幅浇水。在画面的中间,两农夫双手执绳,绳下拴着桶,在向稻田里灌水。第五幅收割。经过农夫辛勤的劳动,稻子终于成熟了,图中一人正在捆扎稻子,另一人腰插镰刀,两手抱一捆稻子走来。在其左边,有一人弯腰站立,一手执镰刀,一手拿着刚被割下的稻子与捆稻子的人在谈笑。好像在议论着丰收年成。第六幅 运稻。画面上是一个稻场,在场的一边,有一人肩挑两捆稻子急步走来。另一边,在一大垛稻子旁,有两个农夫正在上垛,整个画面反映了运稻入场的紧张劳动场景。第七幅碾打。一农家院落里,一人肩扛着石磙的木框,一手执鞭赶着牛向门外走去,边走边扭头和后边拿叉的人说着什么。院落的外边,有一大垛稻子。第八幅扬场装袋。画面的左侧,有二人正在往袋子里装稻谷,一人手握木锨,边铲着稻子边和装稻子的人谈论。图的右侧,在一大树下,有一老人席地而坐,一手端茶欲饮,一手执扇,其旁有一案,上置水壶。第九幅 运粮归家。图中央,一农夫面带笑容,手推独轮木车,车上装满成袋的稻谷,袋上有“光绪捌年,孟秋月置”字样。在其前边,一人肩扛麻袋,一脚跨过门槛向家里走去。在其后边,又有一人肩扛麻袋高兴地向家里走来。第十幅 庆贺丰收。图正中有一长方形案,上置酒菜,酒杯,四人围案而坐,边饮酒边畅谈。在其右边,有满满的两囤粮食。囤旁一人右脚蹬梯,左腿跪囤,高兴的谈笑着。图的左面,在一间房子里,一人手捧酒坛欲向外走。整个画面表现了一年的辛勤劳动,换来了丰收的喜悦。

第二组:第一幅 耕种。画面上春风微拂,杨柳成荫,在一个晴朗的春日里,一农夫扛犁执鞭赶着耕牛出了家门,旁边一人胳膊上挎着装满棉籽的篮子。在院门里,一人扛耙欲出,生动地反映了一农家往地里耕种的情景。第二幅 田间管理。在棉田里,有二农夫头戴草帽在锄地。地边还放着水壶和茶碗。第三幅摘棉归家。图中一妇人胳膊上挎着装满棉花的篮子。其前边有一小孩肩扛装满棉花的袋子。二人似刚从地里摘棉归来。图左边,在一间房子里,一妇人蹲坐地上,面前放一筐棉花,正在拣选棉花的优劣。第四幅轧弹棉花。本幅画面分三个内容:一个是轧棉花,一女子足踏赶车(相当于现在的轧花机),正在将棉籽去掉,使其成为皮棉。另一个是弹棉花,一女子蹲坐地上,身后悬弓,手拿木锤,正在弹花。还有一个是搓棉条,图中央,二女子围一案,用手将棉絮搓成长条,以备纺线用。第五幅纺纱绕线。图右边,在房子里,一妇人盘坐地上,正在用纺车纺线。图左边,树下有一妇人正在把棉线绕到一块,以备浆线。其旁有一顽童刚从屋里将纺好的线送来。第六幅 浆线。图右边有一石案,上置盆和线,一妇人手在盆里正在往线上上浆。在其左边,一女子手拿浆好的线准备晾晒。图的左面,两树上架一横杆,杆上挂着线,一妇人手执木棍,将浆好的线拉直散开,以便尽快晒干。第七幅络线。图右面有一妇人盘坐房内,一手执矍(jue)上的摇把,一手握线,正在络线。图左边,有一妇人领一小孩,小孩手里抱着空矍子向房内走来。第八幅经线。图左边,地上摆着装满线的矍子。一妇人双手握一缕线正在牵经。图下方,两边各置木桩数根,一妇人与小孩各坐两头,准备挂线。第九幅梳线。图右边,亭子里放着织布机,机上置经轴。图左边的地上放一拖架。上置一筐经线,一妇人在织机一头手卷经轴,另一妇人手拿梳子在梳线。经线梳通以后经过梳机被卷到经轴上。第十幅织布与丈量新布。图左边织布机上一女子端坐机板,一手握梭,另一手伸向一人递过的篮子里取纬线管.图右边有两妇人正在丈量新布。

耕织图石刻生动地为我们展现了清代晚期豫北人民男耕女织的劳动景象,是我国至今发现最早的加工棉花系列图刻石,对研究我国农业史、科学史和艺术史都有着重要的价值。特别是纺织过程和《天工开物》里描述的程序基本相同,但又有区别,为研究我国清代晚期棉纺织操作程序增添了形象的实物资料。

1986年11月2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文章

温县清凉寺

清凉寺位于温县祥云镇南贾村内。始建于明代,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大部分建筑今已无存,现仅存大殿一座,座北面南,面阔三间,单檐悬山顶,气势宏伟。...

温县州城遗址

州城遗址(春秋)位于温县城东北12.5公里处的武德镇西张计村。北依沁河,州城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1700米,东西宽约1400米,大部分城墙今已无存,仅东城墙还有部分残垣,高约10米。1980~198...

温县陆庄遗址

陆庄遗址位于温县城东北南张羌镇陆庄村南,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南北长250米,东西宽200米,面积约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5米,采集的器物有罐、鼎、豆、鬲、石斧、石铲等。...

焦作云台山景区

云台山位于河南省距省会郑州西北70公里的焦作市修武县境内,总面积240平方公里,含红石峡、潭瀑峡、泉瀑峡、青龙峡、峰林峡、子房湖、茱萸峰、叠彩洞、猕猴谷、百家岩、万善寺等十一个景点,是一处以太行山岳丰...

温县汉代烘范窑遗址

汉代烘范窑遗址位于温县城西15公里处的西招贤村西北。1974年在这里发现一处汉代烘范窑遗址,面积约1万平方米,遗址地面散存着大量的汉代陶片、铁渣、炉砖、红烧土和砖范块。经河南省考古队发掘发现,文化层厚...

焦作园林博物馆

焦作园林博物馆位于焦作市缝山针公园内,全木仿古建筑。中国乃世界园林之母,焦作乃中国园林早期诞生地之一。据史料记载和中国有关园林专家鉴定,位于云台山百家岩的竹林七贤隐居地发生在1700年前的晋朝,堪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