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宋耿洛汉墓群

东方晴3年前 (2022-12-16)文化古迹224

      宋耿洛汉墓,位于南乐县东北23公里福堪乡宋耿洛村南300米处,这里有三大土家,呈“品”字形,最大冢高10米,面积1000余平方米,俗称“赫王坟”、“冢垌堆”。明《正德大名府志》、《南乐县志》均称其为赫胥陵,说是上古赫胥氏陵墓。 
     1978年冬,文管部门对大冢北侧一小冢进行发掘清理,证实它为东汉时墓葬,编号为宋耿洛一号汉墓。此墓为砖石结构,由甬道、墓门、前室、中室、后室及两侧面四耳组成。墓室东西长22.5米,南北宽19米,高5.25米,其规模结构,俨如帝王陵。
     墓中出土文物148件,分陶器、石器、铜器三大类,陶器又分红、灰、釉、彩四种。其中银黄色釉陶仓楼,四层重檐,小巧玲珑,造型别致,结构复杂,匠心独具,为研究汉代楼阁建筑提供了珍贵实物资料。此文物曾赴郑州汇报展出,又赴日本参加中国古代建筑模型展览。错金银铜带钩,用金丝金片、银镂银条镶嵌成图案,制作精美。带钩上还用银丝镶成“正月丙午日君立公侯”九宇,是价值很高的艺术品,在郑州展出时,观众赞不绝口。
     葬品中的盘龙三足纪年石砚,盖体俱全,镂雕精细,造型美观。砚盖浮刻六条出水飞龙,鳞须爪齿逼真,线条细腻流畅,翻波滚浪,栩栩如生。砚座为三足蹲兽,张目咧齿,犹负重荷。砚体周镌隶书四十二字“延熹三年七月壬辰朔七日丁酉君高迁刺使二千石三公九卿君寿如会石寿考为期永典启之研值二千。”它是我国已知最早的带有纪年和价值的古砚。在郑展出时,轰动省城。《河南日报》说此砚是“稀有艺术品”,其工艺“令人叹为观止”。经专家鉴定,为国家一级珍品,独一无二,被称为“国宝”。盘龙三足纪年石砚,利用多种雕刻技法,制成飞龙、蹲兽、莲瓣、滚浪等图案,并用篆隶两种文体镌刻,为研究我国古代书法、美术、雕刻、造型及东汉思想文化史都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1984年夏,盘龙三足纪年石砚及错金银铜带钩应邀赴北京参加考古新发现展览,为国家文物部门所重视。
     此墓主究为何人,现仍不得而知,仅从文字而知为东汉桓帝延熹三年(公元160年)事,墓主官为刺使,或为公侯,年俸禄二千石,位列公卿,其为当时在朝显贵可想而知。至于《大名府志》、   《南乐县志》及当地传说他为赫胥陵,则尚未证实。赫胥氏为上古帝王,晚于太吴,早于炎黄,距今有五六千年。史载:“赫胥氏,为上古帝王,其民鼓腹而游,含哺而嬉,莫知作善而作恶。”又言:“赫胥氏有赫然之德,使民胥附,故日赫胥,盖炎帝也。”是否为赫胥陵,因前两冢未有开发,不敢定论。若三冢为同一时期,则非上古赫胥陵。但或为东汉赫胥氏陵墓亦未可知。


相关文章

清丰县小火车站旧址

清丰县小火车站旧址位于清丰县城东南部,文化路南侧。始建于1970年,占地面积4355平方米,保留有候车楼、火车站供销商场等建筑和附属物,是清(丰)濮(阳)窄轨铁路终点站。1985年停运。...

濮阳八都坊

八都坊,又叫“澶渊名阀坊”,坐落于濮阳城内北大街。坊为青石结构,由石条、石柱叠砌嵌合,浑然一体,坚固耐震。八都坊由坊座、坊身、坊顶三部分组成。坊座有四个,每个由上下两层巨石作基。坊身为四大方形石柱,立...

南乐西邵乡李崇疃千年古杏林

西邵乡李崇疃千年古杏林,位于南乐县西邵乡李崇疃村。西邵红杏历史悠久,史载西邵红杏种植始于宋朝,迄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目前,存活百年以上的古杏树约100余棵,“西邵红杏”是南乐县第一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

南乐中共佛善村党支部纪念馆

近德固乡佛善村濮阳市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位于近德固乡佛善村。中共佛善村党支部建立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1927年4月,在此期间党组织领导群众开展抗租、抗捐、抗税等斗争,宣传革命道理,发展壮大革命力...

濮阳清丰古槐

武强镇古槐,位于清丰县纸房乡武强镇西古寺(今烈士祠)院中,该树胸围4.8米,直径1.53米,枝下高 2米,树高12米,冠幅东西14米,南北15.3米。南面一枝“**”中毁掉。主干空,主枝干枯,次枝茂盛...

濮阳将军渡

将军渡位于台前县县城南约二十里的孙口渡口。1947年6月30日夜,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一、二、三、六纵队十万大军,在司令员刘伯承与政委邓小平的率领下,于东阿至濮城横亘300华里的地段上,强渡黄河,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