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八都坊

东方晴3年前 (2022-12-16)文化古迹277

八都坊,又叫“澶渊名阀坊”,坐落于濮阳城内北大街。坊为青石结构,由石条、石柱叠砌嵌合,浑然一体,坚固耐震。

八都坊由坊座、坊身、坊顶三部分组成。坊座有四个,每个由上下两层巨石作基。坊身为四大方形石柱,立于坊基之上。四柱下部均有抱鼓相夹,抱鼓中部和顶部雕有石狮,威武雄壮。坊身上部分左、中、右三层次,左右结构相同,形式对称。中部三架横梁、镶嵌两块石板,层次分明,明暗相间。坊顶凌空,上有座威严庄重的庑殿,殿顶有前后坡和假瓦垄;殿脊两端,雕有石吻、石兽;殿脊正中,雕有石狮。石狮背驮葫芦、宝瓶,张嘴昂首,挺胸远望,神态逼真,栩栩如生。整个坊身,组合严紧,端庄大方,对称美观。

八都坊为明朝万历年间所建,由明代濮阳籍御史纪著、侯英,大理寺卿李珏、史褒善、王纟延 ,尚书赵延瑞、董汉儒,巡抚吉澄八家共立。坊顶镌刻“八都坊”三个大字,笔锋雄健,字体端庄,系当时的书法家韦大秦所书。据说,当时坊之南北还有两个下马坊,文官到此下轿,武官到此下马,皇帝到此,也要“龙行三步”,足见八大名阀在朝中的声望。

关于“八都坊”的命名,还有一段故事,建坊之初,八大家谁也未能给坊起个合适的名子,有人推荐韦大秦,但他为人耿直,不攀权贵,屡邀不就,故坊建立后,很久未有题名。有一天,韦大秦上街向一老汉买柴,因钱不够,以字作柴价,于是写了“八都坊”三个大学,要老汉去卖。老汉问他能值多少钱,韦说可以漫天要价,越多越好,并说如卖不出去,他可照付柴价。老汉将信将疑,拿着三个大字到大街去卖,索银百两。有好事者入告董汉儒,汉儒急邀老汉至府,问明情况后,又请其他名阀家来府商议。众见“八都坊”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皆大欢喜,付足老汉银两后,遂请名匠精刻于坊顶竖碑之上。

“八都坊”是濮阳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结构严紧,雕刻精美,造型技艺高超。可惜,此坊已毁于“**”,今由濮阳县人民政府拨款重修,再现八都坊雄姿。


相关文章

南乐休闲小镇睢庄

休闲小镇睢庄,背靠滨河公园,积极发展绿色农产品。地址:南乐县近德固乡睢庄村。...

范县毛楼生态旅游区

国家级AAA景区,位于范县辛庄镇毛楼村,面积为1.5平方公里。主要特点是黄河湿地、生态种植养殖,主要景点有黄河奇观、听涛观澜、滨河赏月、五彩绿植、荷塘观莲、沙滩消夏等六大自然景观。...

范县冀鲁豫革命纪念馆

范县冀鲁豫革命纪念馆位于范县县城区西南部,板桥路西段,总占地面积8公顷。纪念馆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前庭花园、人工湖、护城河和前庭广场;第二部分是主体纪念馆,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第三部分在纪念馆...

南乐古寺郎胡萝卜

古寺郎胡萝卜,位于元村镇古寺郎村。古寺郎胡萝卜有上千年的种植历史,可以上溯到北宋末年,至今没有中断。因为古寺郎一带土壤肥沃疏松,粉砂质粘土结构良好,生产出的胡萝卜为上上等,生的香脆,熟的甜美,素的爽口...

范县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范县)旧址

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范县)旧址位于范县新区东6公里的颜村铺乡颜村铺村,是抗日战争时期冀鲁豫边区党、政、军机关驻地,朱德、邓小平、杨勇、杨得志、黄敬、段君毅、曾思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生活和指...

范县毛岗烈士墓群

毛岗烈士墓群在范县辛庄镇毛岗村西250米处,南临黄河,东南与旅游景点毛楼村接壤。墓葬东西28行,南北8行,计224座坟墓,现存有墓葬176座,占地约10.5亩,墓地埋葬均为解放战争初期在鄄南战役中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