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抗大四分校旧址

东方晴2年前 (2023-01-01)红色旅游154

  抗大四分校旧址,位于永城市西南30公里李寨乡麻冢集。由校址、校部、银杏树三部分组成。

  1938年夏,为深入敌后抗日,彭雪枫同志奉命率新四军游击支队370余人,于9月29日从豫南确山竹沟镇誓师东征。1939年1月,到达豫东永城、皖北涡阳为中心的豫、皖、苏三省交界地区,开始点燃了中州大地的抗日烽火,开辟了豫皖苏抗日革命根据地。1940年3月,在其随营学校的基础上,报请党中央和抗大总校批准,改为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分校,支队司令员彭雪枫兼校长,副司令员吴芝圃兼副校长,政治部主任肖望东,教育长先后为刘作孚、刘清明、方中铎,支队领导成员任教员。学校在永城共办两期,培养抗日军政干部近2000名。1941年5月中旬,抗大四分校随部队转移到皖北等地学习,至1945年11月结束,共办六期,抗战已取得胜利。抗大四分校的创办,及时地为部队和豫皖苏边区党政机关培养了大批军政干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当地军民誉为豫皖苏边区儿女革命胜利的摇篮,新中国的育才阵地,至今仍是矗立在豫皖苏边区人民心中的一座伟岸丰碑,对后代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有力阵地。

  抗大四分校旧址现存校址、银杏树两处,校部的三间土坯草顶房,由于年久失修现已倒塌。校址在麻冢集北街路东,原清末时期的泰山庙大殿。大殿面阔,进深各三间,硬山石灰顶,是当年四分校的会堂和教室。殿内东西山墙上至今完整地保留着当时四分校的同志用土红颜料书写的美术字标语和宣传栏。东山墙书“学习革命理论,坚定政治方向”,标语下方是南北并列的“歌咏栏”、“学生栏”;西山墙书“提高技术水平,加强抗战力量”,下方有“防卫栏”、“时事栏”。

  银杏树在麻冢集东北一公里的曾楼村后,树龄已有千年,干围6.5米,树荫遮盖400多平方米,树下是当年四分校学员夏天学习、聚会、议事的场所,至今大树仍枝叶茂盛。


相关文章

商丘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

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梁园区李庄乡,是在2002年以原国有林场为依托,经国家林业局审批设立的“商丘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它是全国唯一的一个平原地区人工林国家级森林公园。2006年经国家旅游局批准...

商丘八关斋

八关斋又称八关斋碑,位于商丘古城南门外约500米的古宋河畔,为一八棱石幢,立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上题《宋州官吏八关斋会报德记》。碑上字迹,是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真迹。八关斋碑幢,是目前国内极...

商丘三陵台

三陵台,位于商丘古城西北9公里处,为西周宋国宋戴公等三公的王陵。三陵台三座陵墓突起的顶部并峙,像三座驼峰。墓区里的400多棵古柏苍劲挺拔,疏密有致。西汉景帝时,梁孝王刘武筑梁园,在三陵台建了许多亭台楼...

商丘应天书院

应天书院,又名睢阳书院、南京书院。商丘在唐时称为睢阳,北宋景德三年(1006年)升为应天府,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又升格为南京,为当时四京之一。商丘濒临汴水,交通方便,商旅辐辏,隋唐以来,已发展成...

夏邑天龙湖公园

      天龙湖前身是夏邑县城湖,历史悠久,始于战国。历经几个朝代的修复开拓,于明朝正德元年(公元1511年)正式形成。历经17次整理开挖,以城墙为界形成内外湖,总面积...

商丘燧皇陵

燧皇陵是“三皇五帝”中三皇之首燧人氏的陵墓。燧人氏生前活动于商丘一带,死后亦葬于商丘。自从燧人氏“钻木取火,以化腥臊”,使人们吃上了熟食,人类由自然取火进化到人工取火,文明方进入一个新的纪元。燧人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