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三岗革命根据地

东方晴2年前 (2023-01-03)红色旅游202

“三岗”系指西华县艾岗乡的都城岗、陵头岗和苗里岗三个村庄。1933年,中共中央北方局先后派沈东平等人到“三岗”,协助当地的胡晓初等进步人士创办“普理学校”(隐寓普及共产主义真理之意),让贫苦子弟免费入学学文化,宣传共产党主张,并发展地方武装。1936年10月,中共中央北方局批准在“三岗”建立中共豫东特委和西华县委。后来以此为抗日革命根据地,培训革命青年4000余人,发展党员400余人,建立了拥有6000多人枪的“西华人民抗日自卫军”革命武装队伍,建立了以地下共产党员楚博为县长、全是共产党员任区长的地下红色政权,组织了具有强大政治攻势的农协会、儿童团、少先队等革命群众团体,形成了10万人的声势浩大的抗日大军,使得当时的“三岗”有“小竹沟”、“小延安”之称。

1940年,国民党八十一师围剿“三岗”根据地,抗日革命活动转入地下。“三岗”根据地建立的四年中,为抗日战争谱写了光辉的篇章,为革命事业培养了大批卓越的人材。“三岗”普理学校的学生大部分走上革命道路,军、师级及地厅级以上的干部有100余人。

解放后,上级政府划地52亩于1956年经河南省民政厅拨款20000元,筹建革命根据地普理学校,1957年从陵头岗村内迁移到陵头岗村后新建校址。在普理学校校园操场中央有“三岗”革命根据地纪念塔,塔身正面刻写着“为了革命事业的胜利,英勇牺牲的英雄们千古不朽”21个大字”。遗憾的是,由于年久失修,塔身西北侧上半部已经风化,刻写的“一切为了社会主义”8个大字只剩下“一”、“会主义”4个字,覆盖在塔身中部外层的水泥已经脱落,露着砖块。

为深度挖掘西华红色文化资源,传承革命历史传统,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2014年,西华县加快推进了“三岗”革命根据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积极做好了有关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普理学校、纪念塔的保护修缮,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目前,《三岗烽火》一书编撰工作初步完成。


相关文章

周口太康黉学

黉学又称文庙,坐落在县城内北大街路西,黉学街路北,坐北向南,始建于明宣德元年(1426年),崇祯15年(1642年)毁于兵燹,清顺治五年(1648年)重建。康熙六年(1667年),民国23年(1934...

太康轩村遗址

    轩村遗址位于东经114°48′46.0″,北纬34°10′43.3″,海拔高度47.9米,太康县城偏西北王集乡西轩村轩村小学西侧,围地势稍高,面积3200平方米。1989年...

周口吉鸿昌将军纪念馆

吉鸿昌将军纪念馆原位于扶沟县烈士陵园内,1995年在吉鸿昌将军诞辰100周年之际,江泽民亲笔题写馆名。为深刻缅怀吉鸿昌将军,发扬光大民族精神,扶沟县于2007年开始规划建设吉鸿昌将军纪念馆新馆。新馆位...

周口市植物园

  周口市植物园占地2000亩,是在原文昌生态园基础上升级改建而成。热带植物温室内160多种种热带植物,为中原植物基因库,市民的科普基地、休闲公园和周口文化客厅。  植物园水系面积750亩,占整个植物...

太康谷庄遗址

    谷庄遗址位于太康县城东北马头镇谷庄村东北角300米处,面积约为1.5万平方米。1989年太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北端...

太康子禽墓

    子禽墓位于太康县城北杨庙乡子禽墓村内。1989年太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子禽墓高2米,周长40米,墓冢为圆锥形。座落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