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杜岗会师纪念馆

东方晴2年前 (2023-01-03)红色旅游217

西华县杜岗会师纪念馆位于西华县城北4公里处的红花镇杜岗行政村,由纪念碑、纪念馆、雕塑群和办公用房、商业用房等四部分组成,其前身为杜岗会师纪念碑,后由中央支援革命老区建设拨付专项资金分期分批建成杜岗会师纪念馆,共占地32.5亩,总投资500多万元,建筑面积1500多平方米。

纪念碑于1993年建成,位于该馆中轴线的最北端,碑高19.38米,象征会师时间在1938年。纪念碑由三个竖面呈“丫”字型组成,上部集于红色碑顶,寓意三支部队在中国共产党红色武装旗帜下汇集一体。碑正面有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题词:“杜岗会师”四个大字,东侧是原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国防部部长张爱萍题词“抗日先锋,万古流芳”八个大字,西面碑文则具体介绍了杜岗会师的概况。

杜岗会师纪念碑1995年被命名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被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周口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正在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纪念馆位于中轴线的正中心,集现代建筑和仿古建筑为一体,庄严肃穆,气势恢弘,建筑面积540平方米。布展内容由五个部分组成。一是东进序曲。二是会师杜岗。三是挥师东进。四是丰功伟绩。五是廉政教育。

雕塑群位于中轴线南端,共包括三个部分,入大门20米处便是彭雪枫将军骑马铜像,连同基座高6米左右;往里走便是长16米、高3米的砂质岩浮雕群,包括杜岗会师、整装待发、欢庆胜利、挥师东进四个阶段;再往里走便是彭雪枫、吴芝圃、肖望东、张震的群雕。整个纪念馆布局合理,建筑风格古朴庄重,环境优雅、交通便利、历史厚重、影响深远,是最理想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38年10月11日,中共河南省委军事部部长彭雪枫率领新四军游击支队,由确山县竹沟(当时中共河南省委所在地)来到西华,与省委组织部长吴芝圃领导的豫东人民抗日第三游击支队、肖望东率领的新四军游击支队先遣大队(也称肖大队)于杜岗会师。正式成立了1400多人的新四军游击支队,中共中央任命彭雪枫为司令员兼政委、吴芝圃为副司令员、张震为参谋长、肖望东为政治部主任、谭震林为政治部副主任。这支部队在杜岗休整半个月,即东渡小黄河,开赴豫、皖、苏边区敌后,迅速点燃了抗日烽火,并以燎原之势发展壮大,成为后来坚持华中敌后抗战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新四军第四师。从此在豫、皖、苏地区建立了抗战根据地,在中华民族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杜岗会师是新四军军史、华中抗战史和河南党史上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加强杜岗会师纪念馆建设利用对缅怀革命前辈的光辉业绩,教育子孙后代,继承发扬革命传统,具有长远的历史意义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关文章

周口南顿古城墙遗址

该遗址位于南顿镇东风行政村内,东距市区5公里。南顿古城墙是商代古城遗址。南顿,古为顿子国,有城墙2公里见方,经过2000多年沧桑变迁,原南、东、西城皆为平地,仅存东北角一段土城墙,长217米,宽12米...

项城南顿古城墙遗址

南顿古城墙遗址位于南顿镇东风行政村内,东距市区5公里。南顿古城墙是商代古城遗址。南顿,古为顿子国,有城墙2公里见方,经过2000多年沧桑变迁,原南、东、西城墙皆为平地,仅存东北角一段土城墙,长217米...

西华三岗革命根据地

“三岗”系指西华县艾岗乡的都城岗、陵头岗和苗里岗三个村庄。1933年,中共中央北方局先后派沈东平等人到“三岗”,协助当地的胡晓初等进步人士创办“普理学校”(隐寓普及共产主义真理之意),让贫苦子弟免费入...

周口吉鸿昌将军纪念馆

吉鸿昌将军纪念馆原位于扶沟县烈士陵园内,1995年在吉鸿昌将军诞辰100周年之际,江泽民亲笔题写馆名。为深刻缅怀吉鸿昌将军,发扬光大民族精神,扶沟县于2007年开始规划建设吉鸿昌将军纪念馆新馆。新馆位...

扶沟大程书院

大程书院位于城内书院街,南北长73.65米,东西宽39.9米,总面积2938.6平方米,大门3间,古槐1棵,龙门3间,古松2株,立雪讲堂3间,东西廊房各2排,每排13间,共52间。是遗留的县城时间较久...

项城小朱庄遗址

小朱庄遗址位于李寨镇小朱庄村西200米。小朱庄遗址属于“龙山文化”和“商代文化”。遗址分布面积36000平方米,高出地面2米,现存文化层0  8米——3米,出土文物有罐、鼎足、石斧、碗等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