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六门堤遗址

东方晴2年前 (2023-01-05)文化古迹177

     六门堤,位于市区西北隅,是汉代穰县湍河截流工程。也是召信臣兴建的数十处工程中最著名的一处,现存遗址有岔股路村北渠首和通往韩凹村北的槽渠一段。

    据《汉书•召信臣传》、《水经•湍水注》、《邓州陂堰志》等记载,西汉建昭五年(公元前34年),南阳太守召信臣“断湍水,立石碣,开三门,提水位,灌良田。”最长的渠道系由闸门渠首向东修干渠,经穰县城向东北,再折向东南进入新野,全长二百里。沿干渠筑陂、堰29处,受益面积三万顷。元始五年(公元5年),更开三门为六石门,故号六门堰(水经湍水注作六门堤),灌溉穰、新野、朝阳三县土地五千余顷。西汉末年,六门堤系统失修。东汉建武七年(公元32年),南阳太守杜诗修复六门堤,并加以扩展,将陂堰增至31处,受益面积四万顷。汉末毁废。西晋咸宁年间(275—279年),镇南大将军杜预驻节南阳,太康三年(282年)“复更开广得加于民(六门侧犹有六门碑,乃部曲主安阳亭侯邓达等太康五年立)”。“修召信臣遗迹,引湍澈诸水灌田”,修复六门堤,并延伸到襄阳,陂堰增至四十四处。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三百余年战乱,水利失修。刘宋元嘉二十二年(445年),沈亮任南阳太守期间,曾修复古代水利工程,但缺乏详载。北宋真宋时邓州知州谢绛按召信臣六门陂故址组织兴修,复壅湍水注钳卢陂溉田,兼障湍水泛滥之害。部分恢复六门陂灌溉系统,受益面积三万顷。北宋末年再次废弃。明洪武初年,邓州知州孔显始稍加疏导,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1年),六门陂系统恢复到31陂堰。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知州王道升再次组织修复,发展到38陂14堰。崇祯(1682—1644年)以后又失修荒废。

    六门陂系统“下结二十九陂,诸陂散流,咸入朝水(刁河)”。诸陂蓄水,相互补充,形成排水、蓄水、灌溉相结合的水利体系。类似这种“长藤结瓜”的独特的水利形式,标志着西汉时期南阳郡水利建设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相关文章

南阳方城七十二潭

南阳市方城县七十二潭景区位于河南西南部、南阳盆地东北的方城县,紧邻省道239线,距离方城高速出口18公里,交通极为便利,是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伏牛山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南阳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

邓州人民公园

邓州市人民公园位于市区东北部,东临穰城路,北临北环路,西临文化路,南临外城河,总占地37.4公顷,其中绿化用地26.8公顷,绿化率71.6%;是邓州市目前最大的一处综合性公园。公园总体规划以繁体“邓”...

邓州西清真寺

西清真寺座落在市区团结西路(小西关)南侧,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一1620年间),1957年由原邓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清真西寺始建于明,清道光四年重修,原有房屋28间,占地1000多...

邓州石华表

石华表,汉代,现存于邓州城区一小大门内。石华表立于泮池桥头。上修表亭保护。大理石质,十六棱柱体,身高1.9米,加之座、顶全高2.84米,每边长0.06米,其中五个柱面刻有爵秩人名25人,书体8分。另外...

唐河九龙湖风景区

九龙湖风景区位于唐河县城东南25公里的马振抚乡境内,从312国道沙河铺段修建的旅游专线公路可直达该景区,交通十分便利。景区地处群山怀抱之中,控制流域面积199平方公里,是河南省一座中型水库。行船荡舟于...

南阳云露山景区

云露山景区位于内乡县北部,地处伏牛山腹地,距南阳市70公里,距沪陕高速(晁陂高速口)约45公里。云露山景区以药王文化为内涵,以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科普体验,猎奇探险为旅游主题。凭借丰富的自然景观、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