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乡文庙

东方晴2年前 (2023-01-06)文化古迹188

又名孔庙,位于县城东南部大同路北侧,座北面南,南北长10米,东西宽45米,总面积450平方米,建筑面积790平方米,1986年11月2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建筑自南向北如下:

棂星门,是现存建筑最南端的一座主体建筑,也是文庙的第一进大门。棂星门为四柱三门庑殿式重檐木牌楼建筑,三间通面阔12.4米,进深3.15米,高6.5米。明间通天柱及两侧边柱各有一根斜柱支撑,顶面饰灰色板瓦,檐下施网格状形的如意斗拱,上部包框匾书“棂星门”三个草书大字。据传,天上有个天镇星,即棂星,古代人认为棂星是天上主管文教的“神星”,因此文庙的第一座门以此命名意味着孔子为天上星宿下凡。棂星门前两侧列“神狮”一对,怒目扭颈,形象怪异,线条流畅,壮伟之至。

在棂星门的北侧,有一“泮池”,俗称“月牙池”,其上为一南北的小桥,人称“状元桥”。“泮池”来源于《周礼》中“辟雍”,原意是指周天子设置的四面环水的大学堂。人们踏上泮池,就像进入了高等学府,泮池上的桥也就称为状元桥。

月台,位于天大成殿前,由方砖砌成,台面东、西、南边沿用长方形阶条石压盖,北与大成殿连接,东西长21.3米,南北宽11.3米,高0.5米,月台呈直壁式,是当年举行祭祀仪式和歌舞的好地方。

大成殿,是文庙最主要的建筑,为单檐歇山式,面阔五间19.90米,进深三间11.23米,高约11.90米。大成殿营建在直壁式台基座上。殿顶筒、板瓦覆盖,吻脊齐合状观;殿内雕梁画栋,柱木排列有序,檐下施斗拱,为六铺作三下昂。大成殿内供奉孔子牌位,其左右有颜子、曾子、子思、孟子牌位,称为“四配”;两侧有闵损、冉耕、冉雍、宰予、端木赐、冉求、仲由、言偃、卜商、颛孙师、有若、朱熹十二人牌位,称为“十二哲”。

两庑,即大成殿前左右配房,各为9间,结构为单檐硬山。两庑的作用主要是后世供奉先贤先儒的地方,东庑从祀共计七十一位,西庑从祀计六十九位。在祭祀孔子、四配、十二哲的同时,东西两庑的先贤先儒一并受祭。

内乡文庙,是河南省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代文庙建筑之一,尤其是大成殿,虽为明代所建,但大部分继承了元代的建筑风格,是研究元、明木构建筑嬗递的实物资料。


相关文章

淅川八仙洞

八仙洞位于淅川县马蹬镇丹江水库东岸,距淅川县城四十公里。形成于寒武纪,是典型的喀斯特溶洞。该洞传说八仙曾在此修炼。洞内有聚仙厅、蓬莱阁、瑶琳仙境等景点,既有南方溶洞之高大雄伟,又有北方溶洞神奇形象之特...

邓州杏山地质公园

        邓州市杏山地质公园是2002年12月经南阳市人民政府同意,建立的地级地质公园。面积30平方公里。公园以朱连山主峰为中心,海拔469.7...

邓州砚池、景范亭

砚池,方圆500平方米,相传为范公及学子当年洗砚处。在砚池东北角竖立着高3米的青石巨笔,笔身上刻有王羲之手迹“翰墨千秋”,砚池中间的景范亭建于明代,表达后人对范仲淹的敬仰之情。其匾额“景范亭”和楹联“...

邓州英雄水闸

英雄水闸是1948年1月9日,我桐柏军区28旅和三分区解放邓县(今邓州)破水攻城歼敌的主要障碍。高90公分,宽80公分。1948年1月9日,桐柏军区28旅和三分区部队包围了邓县城,打响了解放邓县战役。...

邓州福胜寺塔

福胜寺塔位于邓州市城区大十字西南角,建于北宋天圣十年(1032年),原为十三级,无末遭兵火,现存七级,为八角仿阁楼式砖塔,高38.28米,由塔基(地宫)、塔座、塔身、塔刹四部分组成。其中塔刹为1988...

邓州西清真寺

西清真寺座落在市区团结西路(小西关)南侧,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一1620年间),1957年由原邓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清真西寺始建于明,清道光四年重修,原有房屋28间,占地100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