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沁河谷栈道

东方晴3年前 (2023-02-03)文化古迹120

  沁河谷栈道亦名太行山沁河谷曹魏军事栈道,位于济源市和山西省阳城县境内的沁河谷右岸,全长约90公里,是三国曹魏时期洛阳通向上党(今山西长治市高平县)的军事栈道。

  济源市境内古栈道南端起自沁河出山口,向西北蜿蜒至紫柏滩,隐现于丛山峻岭和悬崖峭壁之间,长达36公里。根据栈道遗址分布情况可分为六个区:其中马鞍山区,栈道遗迹长223.1米,有壁孔73眼。壁孔西有石龛造像一尊,面目不清,衣着宽袖长袍,疑为栈道营造的最高指挥者司马懿造像;司马懿藏兵洞区有大石洞一座,洞口高80米,宽95米,深170米,为栈道上行者中途寄宿与炊食的邸洞和滩区。栈道 143米,壁孔62眼,分两层,壁孔间距在2.5—3.3米之间,上层栈道壁孔应为桥阁柱孔,呈圆形,直径13厘米,深30厘米;石门区是在两峰间开凿了一条隧道,长5.1米,宽1.75米,凿壁如削。北壁有一方石门铭,刻汉隶: “建元正始五年十月五日,曲阳吴某督将师匠兵徒千余人,通治步行道,作偏桥阁,凿开石门一所”等字样。铭文笔力遒劲,有汉隶遗风。

  沁河谷栈道是三国曹魏齐王曹芳正始五年开凿的洛阳至上党军用粮道工程。铭文记载的开凿石门时间与《三国志.魏书》所载的正始二年司马懿采纳邓艾建议,大积军粮,又通漕运之道,准备用兵吴国的史实相吻合。1983年公布为河南考古重大新发现,是研究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地理交通等历史的珍贵资料。1986年列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文章

济源长泉遗址

长泉遗址是一处以仰韶文化为主并含有少量裴李岗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存的遗址。位于下冶镇长泉村西台地上,南临黄河,东西长约250米,南北宽约210米,面积约525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2.5米。裴李岗文化遗存...

济源东阳店遗址

东阳店遗址位于邵原镇院科村南,属龙山文化。调查发现有罐、杯等陶器残片,以及绳纹红陶片、薄胎灰陶片、骨头等。纹饰有方格纹、绳纹、蓝纹等,陶质以灰陶居多,其次是红褐陶。坡南断壁上有一袋形灰坑,距地表1.5...

济源黄河三峡风景名胜区

  黄河三峡风景名胜区位于济源市西南部下冶镇境内,距市区约50公里,总面积约80平方公里,是国家AAAA级景区、河南省十大热点景区、中原四大避暑胜地。孤山峡、龙凤峡、八里峡群峰竞秀、山水交融,大河楼雄...

济源沁台遗址

沁台遗址属龙山文化遗存,位于五龙口镇河头村东南沁河边上,是一处高岗地带,故名沁台。据清乾隆二十六《济源县志·古迹》载:沁台为唐宣宗时建的花园,宰相裴休故园,俗称台坡。遗址总面积约2.8万平方米,文化层...

济源小沟背

  小沟背是华北地区最典型、最壮观的火山岩地貌。这里满沟的五彩石,大的如楼宇,小的如鸟卵,五色胶结之状真的就像“熔炼”的一样;鳌背顶横空出世,长2000米,厚400米,远望酷似一只巨大的无足神龟卧于峰...

济源留庄遗址

留庄遗址属龙山文化遗存,位于坡头镇留庄村小南寨,南面濒临黄河,东西长300米,南北宽200米,面积约6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3米。采集到的陶片以饰绳纹的泥质灰陶为主,器形有罐、瓮等。1983年12月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