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梦泗洲寺
泗洲寺位于云梦县下辛店镇西2公里处。进入汉宜公路边泗洲寺村头,耸立着约4米高的门楼,门楼正上方大理石底面雕刻着镏金大字——“泗洲寺”,正面上联为:云绕古刹千年焕彩,下联为:梦回圣地金碧生辉。背面上方雕刻着“国泰民安”4个大字,背面上联为:畏钟暮鼓警示名利客,下联为:经声佛乐唤醒迷路人。进门楼沿着一条笔直水泥路走500多米即到了远近闻名的泗洲寺。映人眼帘的是一块石牌,上刻有“国家文物、浏览胜地、古刹泗洲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正是“四百八十寺”之一的泗洲寺,始建于南朝时梁代武帝大同7年(公元541年),距今1460多年。
泗洲寺几经重修,为云梦现存古建筑之最,为湖北省内唯一座元代风格古建筑,列入全国450座大型寺庙之一。1983年省政府下文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成为名扬海内外的神秘宝刹和游览胜地。据光绪年间《云梦县志》记载:泗洲寺始建于梁,唐修,元泰定4年重建。泗洲寺石碑原存于云梦县博物馆,2008年夏,运回到泗洲寺,立于鼓楼北面外墙边。碑高2.35米,上方为半圆形,碑额宽1.2米,中间宽1.25米,碑座宽1.27米。石碑正面额部篆刻“重建圣寿泗洲寺碑",碑文纪年为“元泰定四年菊月”(1 327年9月),背面为重修泗洲寺的功德记载。
泗洲寺座落水乡,四野白水潦潦,洲头湖草青青,水中鱼翔鳞跃,水上鸥跃鹭鸣,渔火连接星汉,晨钟长引曦光。寺庙因四面环水而得名。置身寺中,对卷凝神则净静无染,登楼远眺即诗兴盎然,是个参弹悟道的好去处。泗洲寺以风光幽旷、香火鼎盛而声名远扬,自古佛徒法众、文人骚客纷至沓来。明代著名学者、大哲学家王守仁(字明阳)先生曾多次游历、投宿泗洲寺并题诗寺壁。他在《宿泗洲寺题壁》中写道:“绿水西投泗洲寺,经过转眼又三年。老僧熟认直呼姓,笑我清癯只似前。每有客来探宿处,诗留佛壁作灯传。开轩扫榻还柑忆,惭愧维摩世外缘。”可见他经常投宿泗洲寺,几年后再来,寺中老僧不但认识他,还开玩笑说他和原来一样清瘦。东南西北过往客人来此投宿,所题佛壁之诗,像明灯一样传于后世。吉水人毛伯温有《道过泗洲寺》:“泥涂风雨自南来,邑小民贫屡岁灾。湖水渡舟惊鸨罹,田头立马问蒿莱。百年过隙徒茫尔,四顾平原亦快哉。遥望翠云连紫塞,昨朝新有北书回。”写他骑马到过泗洲寺,见湖水茫茫,鸿雁被舟惊飞,人民屡遭水灾之苦,感叹百年人生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若不为民,一生徒茫然。诗人四顾平原美景,遥望翠云连接紫塞,想到昨日收到的书信中,得到褒奖,感到很快慰。清人郝守训也有《泗洲寺怀王姚江》与王守仁先生的诗呼应:“卧冷衣裳起壮思,千秘正气复何辞。老僧闲说传灯在,古庙空留劫火吹。渐看闲云移野浦,偶经芳草匝春池。忠奸事迹凭谁话,二百年来剩此诗。”
值得一书的是,王守仁先生的《次韵自叹》题于寺壁之后,从明代德安府推官黄巩,至清人柳维钦,引发了不少唱和诗文。表达了诗人不愿与贪官污吏为伍的高洁情怀,流露出哲人为国扫公非的凛然正气。从1508年黄巩开始,至今整整500年,文人墨客,无不为此诗所折服。
泗洲寺坐北朝南,由主殿、钟楼、鼓楼组成“品”字形,前有山门,四周沿院廊房为僧舍客屋。大殿为木结构,高9米,面积117平方米,造型为重檐歇山式,檐下斗拱为单杪单下昂五铺作出耍头;钟楼坐东朝西,平面近方形,高8.5米,面积50平方米;鼓楼坐西朝东,与钟楼造型亦重檐歇山式,屋架为撑斗式;廊房为棚轩式。现存建筑,画栋流彩,宏雅逸丽。围院面积约1500平方米。1400多年前,泗洲寺位于当时(南朝梁代)皇家东南西北4大城堡及8大附堡中心地带,与4座城堡之间等距离隔1500米,周边同时建有马坪堡、斋神堡、罗城堡、新农庵等城堡和庙宇,气势辉煌。泗洲寺历史悠久,饱经沧桑,同时又拥有很多美丽神奇的传说。泗洲寺中有口白龙井,传说下通东海,鲁班师祖一夜建成泗洲寺,所用的百根大殿梁就是从井口涌出来的。泗洲寺为鲁班所建99座庙之首,白龙井内有半截木桩,乃鲁班师祖与太上老君打赌突遇鸡鸣未及出水。寺内所存梁柱常人无法合抱,鲁班神斧则可一凿而过。白龙井溢出的水蓄聚成白龙池。池水冬暖夏凉,池上雾气缭绕,乡民遇旱每祷必应,便在池东建了座龙王庙。清人柳维钦的《游泗洲寺次王阳明先生韵》写道:“经年幽兴隔禅扉,忽对梅花一笑微。池上缭云龙隐现,钟楼送响鹤高飞。诗传佛壁怀吟雪,僧有同情赋采薇。我辈重游余胜慨,山灵曾忆几人非。”1954-年特大水灾时,泗洲寺水淹丈余,龙王庙、山门及围墙被冲垮,鼓楼及廊房遭水浸浪摧而坍塌,仅存大雄宝殿及钟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