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人民大会堂
南京人民大会堂历史悠久,其前身是1936年建成的“国民大会堂”,堂名由原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亲笔所题。由当时著名建筑师奚福泉设计,主体采用钢筋结构,连屋面平顶及地下室共五层,观众厅二层。采用中西合璧式风格,中国传统特点的对称形式,勒脚、墙身、檐部三段式构图,而在装饰上大为减化,是当年较为流行的民族形式建筑实例之一,具有较高的社会与建筑历史价值。在当时的东南亚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是国民政府进行大选及召开国民大会的重要场所。南京人民大会堂建筑宏伟、壮观。与江苏省美术馆、总统府遗址相毗邻,同为中国近代史遗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京人民大会堂作为江苏省、南京市政治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常年都承担着省、市“两会”、党代会和党政军联欢会等重要会议活动服务保障任务。在省市政府的共同关心下,人民大会堂经多次改造,面貌焕然一新,可完全满足各类会议及演出的需要,其现代化、智能化的场馆硬件水平位居江苏省会堂演出场馆的前列。现大会堂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舞台面积约740平方米。会堂内另设有会议室、贵宾休息室3间,观众厅总座位数量2478张,配备长条桌座位928张,全部采用沙发软座;舞台升降乐池为3块可独立或同步丝杆升降乐池。新近改造更换了舞台机械控制系统、更新舞台灯光,增加电脑灯24套,新配专业舞台灯具500盏;台口两侧配备了2台比利时BARCO R12+ DLP120寸显示屏,亮度12000流明。配有会议室投影系统和6套会议远距离签到系统、1058套表决器、12台选举票箱等智能会议系统;会堂冷暖空调设备及计算机网络、安防、监控、观众厅灯光集中控制等智能化系统齐全。紫金厅面积246平方米,配备音控室、投影设备,可接待180人的会议、培训等活动;中厅面积216平方米,配备音控室、投影设备,可接待150人的会议、培训、宴会及小型联欢会。
解放后,人民大会堂既是省、市政府和南京军区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又是文化艺术活动的主阵地。每年承办各类文艺演出近200场,许多世界著名艺术团体如俄罗斯芭蕾歌舞团、维也纳爱乐乐团、世界青年歌舞团以及美国、法国、英国、加拿大、哥伦比亚、挪威、冰岛、罗马尼亚、匈亚利、日本、朝鲜、越南等各国文艺团体都先后到这里演出。国内的一流艺术团体如中央芭蕾舞团、中央民族乐团、中央民族合唱团、中国歌舞剧院、东方歌舞团、北京人艺、上海芭蕾舞团、上海交响乐团等也多次来这里演出。国内外艺术界的名流来过的更是不计其数,不胜枚举。有着80年历史的人民大会堂,不单是一座新民族主义风格的优秀历史建筑,更保持着一流演出场馆水平,并在今天的政治、文化等重要活动领域,继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可替代,光彩依旧。
交通:
地铁2号线大行宫站
地址:
玄武区长江路2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