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鸡鸣寺

东方晴2年前 (2023-05-17)文化古迹311

鸡鸣寺,又称古鸡鸣寺,位于鸡笼山东麓山阜上,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刹之一。

  鸡笼山东接九华山,北临玄武湖,西连鼓楼岗,山高62米,因山势浑圆似鸡笼而得名。

  鸡笼山背湖临城,满山浓荫绿树,翠色浮空,风景绮丽。鸡鸣寺寺址所在,三国时属吴国后苑之地,早在西晋永康元年(300年)就曾在此倚山造室,始创道场。

  东晋以后,此处被辟为廷尉署,至南朝梁普通八年(527年)梁武帝在鸡鸣埭兴建同泰寺,才使这里从此真正成为佛教胜地。

  同泰寺与台城(宫城)隔路相对,整个寺院依皇家规制而建,规模宏大,金碧辉煌,盛极一时,无愧于“南朝四百八十寺”首刹之誉。

  由于皇帝的尊祟,同泰寺俨然如当时南方之佛教中心,高僧达摩从印度来建康时,就居于此。梁武帝经常到寺里说法讲经,听众逾万,并曾先后四次舍身到同泰寺为僧,脱下皇帝龙冠莽袍,穿上僧衣,在寺中过起僧人生活,人称为“皇帝菩萨”。

  梁大同三年(538年),同泰寺浮图因雷击起火,酿成寺内大火,这座庞大的寺院只有瑞仪和柏堂两个大殿幸存,其余皆化为灰烬。 

  “侯景之乱”后,同泰寺荒芜多年,直至922年,才又在同泰寺故址建台城千佛院。南唐时称净居寺,建有涵虚阁,后又改称圆寂寺。至宋代又分其半地置法宝寺。至明初时,这里只有一座小小的普济禅师庙。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太祖朱元璋命祟山侯李新督工,在同泰寺故址重新兴建寺院,尽拆故宇旧屋,加以拓展扩建,题额为“鸡鸣寺”。后经宣德、成化年间的扩建和弘治年间为时六年的大修,寺院规模扩大到占地一百余亩,常住寺僧有百余人之多。寺院依山而建,别具风格,共建有殿堂楼阁、房宇达三十余座,远远望去,俨然一华丽祗园。 清朝康熙年间曾对鸡鸣寺进行过两次大修,并改建了山门。康熙皇帝南巡时,曾登临寺院,并为这座古刹题书了“古鸡鸣寺”大字匾额。

  乾隆十五年(1751年),地方官为了迎皇帝和太后南巡,又重建了凭虚阁,作为驻跸行宫,乾隆也这座古寺题写了匾额和楹联。清咸丰年间,毁于兵火。同年间重修,仅有房屋十余间,中间是小院,前面是正殿。至同治六年(1867年),寺僧西池等募资修建了观音楼,楼内供着普渡众生、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有趣的是,鸡鸣寺的观音与众不同,为一尊倒坐观音菩萨像(面朝北而望),佛龛上的楹联道明原因:“问菩萨为何倒坐,叹众生不肯回头。”

  鸡鸣寺从此又称为观音阁、观音楼。光绪二十年(1894年),两江总督张之洞又将殿后经堂改建为“豁蒙楼”,并手书匾额。 

  1958年鸡鸣寺改为尼姑道场。“**”期间,鸡鸣寺遭到严重破坏。1979年,政府为了保护名胜古迹,落实宗教政策,决定重建鸡鸣寺1983年以来,在方丈宗诚法师领导下。寺庙修复了头山门、观音殿、大雄宝殿、豁蒙楼、景阳楼、韦殿、弥勒殿、志公台、念佛堂、药师佛塔、藏经楼、法堂、客堂等,1985年鸡呜寺即重新对外开放,随后又逐步修了大山门、毗卢宝殿、钟楼、鼓楼、放生池等建筑。自开放以来,鸡鸣寺沟通了与港台以及海外佛教界的联系,常有佛教使者访问该寺,交流佛教文化,增进彼此了解。    
  修复后的鸡鸣寺幽净古朴,焕然一新。由鸡鸣寺路左侧循石级缓步而上,一座黄墙洞门迎面而立,洞门正中“古鸡鸣寺’,四个金字熠熠生辉,这就是鸡鸣寺山门。步入山门,左为施食台(志公台)。由施食台往前为弥勒殿,其上为大雄宝殿和观音楼,殿内供奉着两尊由泰国赠送的释迦牟尼和观音馏金铜坐像,并新塑了观音应身像三十二尊,供奉于殿内。 大雄宝殿之东为凭虚阁遗址,西为塔院。塔院内全部采用青石磨光雕花工艺,青石铺设地面,一座七层八面的药师佛塔拔地而起。此塔为1990年重新建造,是鸡鸣寺历史上的第五座大佛塔。塔高约44米,外观为假九面,实为七级八面。斗拱重檐,铜刹筒瓦,在阳光照耀之下,塔刹金光溢射四方。 塔身建有内梯外廊,宏丽壮观,映带霞辉。此塔被称为消灾延寿的药师佛塔,含国泰民安和为香客、游人消灾延寿的祝祷之意。

  宝塔南面正门上额题“药师佛塔”四个大字,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的手迹。北门门额上镌刻有“国泰民安”匾额,为南京市市长所题。塔内供奉有药师佛铜佛像一座,此像原供奉于北京雍和宫,1972年由赵朴初向国务院提请、经周总理批准送给南京灵谷寺,灵谷寺维修时,将该佛像暂存市文管会,宝塔建成后,又从文管会迎奉于塔内。塔内每层中间还有四个佛龛,为明代金丝楠木雕,原为北京中南海旧物,每个龛内供奉有一尊捕木的药师佛像。 观音楼左侧为豁蒙楼,楼甚轩敞。豁蒙楼东即为景阳楼,楼上有对联一副云:“鸡笼山下,帝子台城,振起景阳楼故址;玄武湖边,胭脂古井,依然同泰寺旧观。”这两座名楼为供人凭栏远眺之处,今已分别辟为茶座和素餐馆,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服务,使游客得以一面品茗就餐,一面临窗赏景,情景至雅。 

  鸡鸣寺集山、水、林、寺于一体,环境十分幽雅。宝刹庄严,铜佛闪耀,寺内楼阁参差,殿宇辉煌,浮图耸空,香火缭绕,游客不绝。佛殿建筑精美佛像庄严;宏观则山明水秀寺优美浓荫碧翠留人步;登宏塔而俯瞰则群峰拱挹;烟岚蓊郁。东抗钟阜,西接北极,下瞰台城,俯临玄武,山色湖光,湖中枭雁,历历可数。每当春秋之交,仁立塔上,放目远眺,荷花万顷,红绿相间,如汉宫晚妆,美不胜收。

  农历二月十九日、六月九日、九月十九日,即观音菩萨诞生、成道,出家纪念日,五、六万善男信女前来朝山敬香,人流如潮,幽净的寺院热闹非凡。

 同泰寺与台城(宫城)隔路相对,整个寺院依皇家规制而建,规模宏大,金碧辉煌,盛极一时,无愧于“南朝四百八十寺”首刹之誉。

  由于皇帝的尊祟,同泰寺俨然如当时南方之佛教中心,高僧达摩从印度来建康时,就居于此。 梁武帝经常到寺里说法讲经,听众逾万,并曾先后四次舍身到同泰寺为僧,脱下皇帝龙冠莽袍,穿上僧衣,在寺中过起僧人生活,人称为“皇帝菩萨”。

  梁大同三年(538年),同泰寺浮图因雷击起火,酿成寺内大火,这座庞大的寺院只有瑞仪和柏堂两个大殿幸存,其余皆化为灰烬。 

  “侯景之乱”后,同泰寺荒芜多年,直至922年,才又在同泰寺故址建台城千佛院。南唐时称净居寺,建有涵虚阁,后又改称圆寂寺。至宋代又分其半地置法宝寺。至明初时,这里只有一座小小的普济禅师庙。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太祖朱元璋命祟山侯李新督工,在同泰寺故址重新兴建寺院,尽拆故宇旧屋,加以拓展扩建,题额为“鸡鸣寺”。后经宣德、成化年间的扩建和弘治年间为时六年的大修,寺院规模扩大到占地一百余亩,常住寺僧有百余人之多。寺院依山而建,别具风格,共建有殿堂楼阁、房宇达三十余座,远远望去,俨然一华丽祗园。 清朝康熙年间曾对鸡鸣寺进行过两次大修,并改建了山门。康熙皇帝南巡时,曾登临寺院,并为这座古刹题书了“古鸡鸣寺”大字匾额。

  乾隆十五年(1751年),地方官为了迎皇帝和太后南巡,又重建了凭虚阁,作为驻跸行宫,乾隆也这座古寺题写了匾额和楹联。清咸丰年间,毁于兵火。同年间重修,仅有房屋十余间,中间是小院,前面是正殿。至同治六年(1867年),寺僧西池等募资修建了观音楼,楼内供着普渡众生、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有趣的是,鸡鸣寺的观音与众不同,为一尊倒坐观音菩萨像(面朝北而望),佛龛上的楹联道明原因:“问菩萨为何倒坐,叹众生不肯回头。”

  鸡鸣寺从此又称为观音阁、观音楼。光绪二十年(1894年),两江总督张之洞又将殿后经堂改建为“豁蒙楼”,并手书匾额。 

  1958年鸡鸣寺改为尼姑道场。“文化大革命”期间,鸡鸣寺遭到严重破坏。1979年,政府为了保护名胜古迹,落实宗教政策,决定重建鸡鸣寺1983年以来,在方丈宗诚法师领导下。寺庙修复了头山门、观音殿、大雄宝殿、豁蒙楼、景阳楼、韦殿、弥勒殿、志公台、念佛堂、药师佛塔、藏经楼、法堂、客堂等,1985年鸡呜寺即重新对外开放,随后又逐步修了大山门、毗卢宝殿、钟楼、鼓楼、放生池等建筑。自开放以来,鸡鸣寺沟通了与港台以及海外佛教界的联系,常有佛教使者访问该寺,交流佛教文化,增进彼此了解。   
  修复后的鸡鸣寺幽净古朴,焕然一新。由鸡鸣寺路左侧循石级缓步而上,一座黄墙洞门迎面而立,洞门正中“古鸡鸣寺’,四个金字熠熠生辉,这就是鸡鸣寺山门。步入山门,左为施食台(志公台)。由施食台往前为弥勒殿,其上为大雄宝殿和观音楼,殿内供奉着两尊由泰国赠送的释迦牟尼和观音馏金铜坐像,并新塑了观音应身像三十二尊,供奉于殿内。 大雄宝殿之东为凭虚阁遗址,西为塔院。塔院内全部采用青石磨光雕花工艺,青石铺设地面,一座七层八面的药师佛塔拔地而起。此塔为1990年重新建造,是鸡鸣寺历史上的第五座大佛塔。塔高约44米,外观为假九面,实为七级八面。斗拱重檐,铜刹筒瓦,在阳光照耀之下,塔刹金光溢射四方。 塔身建有内梯外廊,宏丽壮观,映带霞辉。此塔被称为消灾延寿的药师佛塔,含国泰民安和为香客、游人消灾延寿的祝祷之意。

  宝塔南面正门上额题“药师佛塔”四个大字,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的手迹。北门门额上镌刻有“国泰民安”匾额,为南京市市长所题。塔内供奉有药师佛铜佛像一座,此像原供奉于北京雍和宫,1972年由赵朴初向国务院提请、经周总理批准送给南京灵谷寺,灵谷寺维修时,将该佛像暂存市文管会,宝塔建成后,又从文管会迎奉于塔内。塔内每层中间还有四个佛龛,为明代金丝楠木雕,原为北京中南海旧物,每个龛内供奉有一尊捕木的药师佛像。 观音楼左侧为豁蒙楼,楼甚轩敞。豁蒙楼东即为景阳楼,楼上有对联一副云:“鸡笼山下,帝子台城,振起景阳楼故址;玄武湖边,胭脂古井,依然同泰寺旧观。”这两座名楼为供人凭栏远眺。

开放:

7:30-17:30

电话:

025-57715595

交通:

201路(原游1线)、2、3、11、20、24、31、44、48、52、67、70、140、304鸡鸣寺站

地址:

玄武区鸡鸣寺1号


相关文章

南京大泉人家

大泉村位于南京市六合区竹镇镇中部,山水灵秀,奇趣天成,境内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大泉湖—止马岭为核心的74平方公里区域内山水相连、植被繁茂,生态完美,分别被市政府和市农林局确立为市级风景名胜区、...

南京河西南京眼旅游区

南京河西南京眼旅游区位于南京市建邺区河西新城青奥轴线,具有“滨江”和“青奥”两大特色,是兼具生态、文化、体育、娱乐功能的综合性旅游区。旅游区北起河西大街、南至江宁水厂、扬子江大道以西、长江夹江以东,沿...

南京怡人山水度假山庄

怡人山水度假山庄位于溧水区马占寺,周边森林覆盖率达98%,环境优美,为天然氧吧。山庄建筑物均为白墙青瓦的平房,依据山势,高低、左右错落,曲折通幽,或狭窄或开朗,移步换景,均掩映于竹林间,各处都注重人与...

南京外秦淮河休闲游艇

秦淮河全长110公里,是南京的母亲河、长江的支流,南京文化的摇篮,在南京境内34公里。古有“秦淮灯船甲天下”之美誉,可见当时泛舟游秦淮之盛景。秦淮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这里不仅有古代的南京的母亲...

南京冶山国家矿山公园

南京冶山国家矿山公园位于南京市六合区,紧临金牛湖风景区、桂子山石柱林风景区,是新金陵四十八景之一(冶矿探幽),有“华夏冶铸第一山”之称。南京冶山铁矿有着悠久的开发历史,早在西周起即为采铜炼铁之地,距今...

南京龙山赏心谷生态休闲度假区

南京龙山赏心谷生态休闲度假区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横溪街道西阳社区,东至陶村,南至龙山大道,西至大鹰山,北至石头山,一期已开发核心景观区545亩.度假村山水相依,负氧离子高,生态环境好,距离主城区不足一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