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川剧艺术博物馆

东方晴11个月前 (09-14)文化古迹87

成都川剧艺术博物馆坐落于华兴正街,是在原成都市川剧艺术研究所创办、张爱萍将军题写馆名的“成都川剧艺术陈列馆”基础上重新策划、增补展品、调整布局后建成,是成都川剧艺术中心所属的艺术文博机构,为国内最早一家川剧专业博物馆,由著名书法家启功、赵蕴玉分别题写馆名。于2001年12月 28日成都川剧艺术中心落成庆典时正式开展,占地964平方米(含绿化带),建筑面积704平方米。楼上楼下3个展厅内共有展柜32个,实物522件,82个展板上展出图片876幅(每一展板上均有中英文对照的说明文字),加上未展出藏品,共1480件。展馆策划人戴德源、吴晓飞,布展人戴德源、廖鸿均、敬建成等。 第一厅“梨园簇锦”,主要展示川剧的分布地区和编导、表演和特技、音乐、舞台美术等构成的川剧艺术本体的几个门类。此为底楼,另有用于接待客人或召开小型会议的贵宾厅一间。二楼两厅:第二厅“蜀曲流芳”,主要展示川剧艺术的史前史、形成史、发展史。第三厅“奇葩烂漫”,主要展示改革改革开放以来川剧舞台的新成就和对外文化交流的实物与图照。 展品中,有川剧历史上有一定文物价值的清代乾隆年间泸州“鹤龄班”戏班班牌和“端公班”唢呐,民初成都悦来茶园(戏院)庭院石缸和民国时期著名戏班“三庆会”戏衣木箱、川剧玩友乐器箱、新都宝光寺巨公大和尚赠送给戏班作戏装的百佛刺绣袈裟,已故成都市川剧院著名表演艺术家竞华、曾荣华等生前用于演出的遗物以及清代、民国时期手抄剧本和木刻作坊的川剧唱本刻板和唱本等;图片中,清代绵竹年画“春台戏”长卷摹本和单幅传统川剧单折戏、抗战时期成都戏曲界全体艺人大合影,建国以来历届中央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贺龙、邓小平、江泽民等和文化名人郭沫若、巴金、阳翰笙、梅兰芳等与川剧演员的合影,以及近、现代川剧名家的演出剧照,均十分珍贵。馆内藏品来源主要通过调查征集、接受捐赠和收购。成都市川剧院提供了部分展品。 开馆前期,成都川剧艺术中心由成都市文化局直接领导,2004年3月12日,局下发37号文,决定该中心并入成都市川剧院,成都川剧艺术博物馆馆名、馆址及职能不变。

开放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10:30-17:00
联系电话: 028-86626409
详细地址: 成都华兴正街54号成都川剧艺术中心

相关文章

成都青羊陕西会馆

陕西会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汪家拐街道。会馆始建于清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是旅川陕西人祀奉祖先先哲、议事会商、拜亲宴友、听戏赏玩、乡试借宿的地方。清嘉庆二年(1797)扩建和维修,后又建药王殿...

金堂大成殿(文翁石室故址)

金堂大成殿坐北朝南。原位于青羊区石室中学内。该庙原为东汉周公礼殿,唐代改祀孔子,更名为大成殿。现在大成殿为清康熙二年(1663年)重建。上世纪90年代因城市建设需要,被迁建至金堂县赵镇。大殿须弥座台基...

大邑雾中山佛教遗址

雾中山佛教遗址包括石照壁、石牌坊、碑记、砖石亭、僧人墓、石刻题记、摩崖造像、九步三洞桥等。其中接引殿砖石亭依靠山体,系清末民初砖石亭建筑。占地面积20平方米,六角攒尖顶砖木结构建筑,二层楼,小青瓦屋面...

金堂五凤南华宫

五凤镇南华宫乃当年湖广填四川时广东人聚集议事场所,解放后政府划拨与淮口粮站五凤仓库。四川传统会馆建筑,坐南朝北,四合院布局,占地面积约1960平方米,现存前殿(门楼)、正殿和左右厢房。戏楼坐北朝南,正...

成都十二桥遗址

十二桥遗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蜀都大道,是十二桥文化的中心聚落遗址,沿故郫江及支流分布面积逾5万平方米。发现有保存较完好的商代大型宫殿式木结构建筑和小型干栏式木结构建筑群等遗迹,在商、西周地层中出土大量的...

蒲江龙泉寺摩崖造像

龙泉寺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寿安镇。从造像风格推断其时代大约在唐代。造像开凿在半山腰长10米,宽7米的白砂岩悬崖壁上。共有四龛,其中:1号龛,高1.8米,宽1.45米,二菩萨立莲台,双手袖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