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川剧艺术博物馆

东方晴1年前 (2024-09-14)文化古迹112

成都川剧艺术博物馆坐落于华兴正街,是在原成都市川剧艺术研究所创办、张爱萍将军题写馆名的“成都川剧艺术陈列馆”基础上重新策划、增补展品、调整布局后建成,是成都川剧艺术中心所属的艺术文博机构,为国内最早一家川剧专业博物馆,由著名书法家启功、赵蕴玉分别题写馆名。于2001年12月 28日成都川剧艺术中心落成庆典时正式开展,占地964平方米(含绿化带),建筑面积704平方米。楼上楼下3个展厅内共有展柜32个,实物522件,82个展板上展出图片876幅(每一展板上均有中英文对照的说明文字),加上未展出藏品,共1480件。展馆策划人戴德源、吴晓飞,布展人戴德源、廖鸿均、敬建成等。 第一厅“梨园簇锦”,主要展示川剧的分布地区和编导、表演和特技、音乐、舞台美术等构成的川剧艺术本体的几个门类。此为底楼,另有用于接待客人或召开小型会议的贵宾厅一间。二楼两厅:第二厅“蜀曲流芳”,主要展示川剧艺术的史前史、形成史、发展史。第三厅“奇葩烂漫”,主要展示改革改革开放以来川剧舞台的新成就和对外文化交流的实物与图照。 展品中,有川剧历史上有一定文物价值的清代乾隆年间泸州“鹤龄班”戏班班牌和“端公班”唢呐,民初成都悦来茶园(戏院)庭院石缸和民国时期著名戏班“三庆会”戏衣木箱、川剧玩友乐器箱、新都宝光寺巨公大和尚赠送给戏班作戏装的百佛刺绣袈裟,已故成都市川剧院著名表演艺术家竞华、曾荣华等生前用于演出的遗物以及清代、民国时期手抄剧本和木刻作坊的川剧唱本刻板和唱本等;图片中,清代绵竹年画“春台戏”长卷摹本和单幅传统川剧单折戏、抗战时期成都戏曲界全体艺人大合影,建国以来历届中央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贺龙、邓小平、江泽民等和文化名人郭沫若、巴金、阳翰笙、梅兰芳等与川剧演员的合影,以及近、现代川剧名家的演出剧照,均十分珍贵。馆内藏品来源主要通过调查征集、接受捐赠和收购。成都市川剧院提供了部分展品。 开馆前期,成都川剧艺术中心由成都市文化局直接领导,2004年3月12日,局下发37号文,决定该中心并入成都市川剧院,成都川剧艺术博物馆馆名、馆址及职能不变。

开放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10:30-17:00
联系电话: 028-86626409
详细地址: 成都华兴正街54号成都川剧艺术中心

相关文章

双流三县衙门

三县衙门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黄龙溪镇。坐西向东,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主要用于管理古佛堰的灌溉使用而修建,为华阳、仁寿、彭山管理水务事务的专门机构,同时是维护社会治安的衙门。整个衙门分为...

金堂平桥粮仓

建筑面积达1200平方米,共5个粮仓,曾经长期是金堂县重要的粮食仓库。粮仓用白灰、泥土、篾条作为建筑材料,屋顶用牛毛毡覆盖。造型优美,通风排湿设计较好,体现了实用性与艺术性的融合。这对研究当地上世纪的...

成都二•一六革命烈士墓

二 •一六革命烈士墓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青龙街道。1928年2月,成都省立一中进步学生因反对校长杨廷铨镇压学生运动,将杨廷铨打死。反动军阀将袁诗荛等14位革命师生枪杀于成都下莲池,制造了震惊全川的“...

金堂灵开寺

金堂灵开寺位于淮口镇九龙村6组炮台山,对面隔沱江为云顶山,东临龚家山,以北1.1公里为九龙村村委会,后为天星洞 。建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坐西向东270度,占地面积约4080平方米,四合院布局,...

崇州崇阳镇石家宅

崇阳镇石家宅建于清代末年,砖木结构,坐南朝北,该建筑原为清代末期“石”姓人家所修建,后家庭衰退,几经转卖,解放后由政府回收分与本地居民居住,占地680平方米,现存清代建筑450平方米,两进院落均为四合...

蒲江魏了翁墓

魏了翁,南宋蒲江人,字华父,号鹤山,生于1178年,卒于1237年。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理学家。庆元五年(1199年)进士,曾任礼部尚书、吏部尚书,官至参知政事,督视京、湖、江、淮兵马,抵抗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