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川剧艺术博物馆

东方晴8个月前 (09-14)文化古迹63

成都川剧艺术博物馆坐落于华兴正街,是在原成都市川剧艺术研究所创办、张爱萍将军题写馆名的“成都川剧艺术陈列馆”基础上重新策划、增补展品、调整布局后建成,是成都川剧艺术中心所属的艺术文博机构,为国内最早一家川剧专业博物馆,由著名书法家启功、赵蕴玉分别题写馆名。于2001年12月 28日成都川剧艺术中心落成庆典时正式开展,占地964平方米(含绿化带),建筑面积704平方米。楼上楼下3个展厅内共有展柜32个,实物522件,82个展板上展出图片876幅(每一展板上均有中英文对照的说明文字),加上未展出藏品,共1480件。展馆策划人戴德源、吴晓飞,布展人戴德源、廖鸿均、敬建成等。 第一厅“梨园簇锦”,主要展示川剧的分布地区和编导、表演和特技、音乐、舞台美术等构成的川剧艺术本体的几个门类。此为底楼,另有用于接待客人或召开小型会议的贵宾厅一间。二楼两厅:第二厅“蜀曲流芳”,主要展示川剧艺术的史前史、形成史、发展史。第三厅“奇葩烂漫”,主要展示改革改革开放以来川剧舞台的新成就和对外文化交流的实物与图照。 展品中,有川剧历史上有一定文物价值的清代乾隆年间泸州“鹤龄班”戏班班牌和“端公班”唢呐,民初成都悦来茶园(戏院)庭院石缸和民国时期著名戏班“三庆会”戏衣木箱、川剧玩友乐器箱、新都宝光寺巨公大和尚赠送给戏班作戏装的百佛刺绣袈裟,已故成都市川剧院著名表演艺术家竞华、曾荣华等生前用于演出的遗物以及清代、民国时期手抄剧本和木刻作坊的川剧唱本刻板和唱本等;图片中,清代绵竹年画“春台戏”长卷摹本和单幅传统川剧单折戏、抗战时期成都戏曲界全体艺人大合影,建国以来历届中央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贺龙、邓小平、江泽民等和文化名人郭沫若、巴金、阳翰笙、梅兰芳等与川剧演员的合影,以及近、现代川剧名家的演出剧照,均十分珍贵。馆内藏品来源主要通过调查征集、接受捐赠和收购。成都市川剧院提供了部分展品。 开馆前期,成都川剧艺术中心由成都市文化局直接领导,2004年3月12日,局下发37号文,决定该中心并入成都市川剧院,成都川剧艺术博物馆馆名、馆址及职能不变。

开放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10:30-17:00
联系电话: 028-86626409
详细地址: 成都华兴正街54号成都川剧艺术中心

相关文章

都江堰马祖寺大殿

马祖寺大殿为西川著名丛林寺庙之一,旧有“一马祖、二迎祥、三昭觉、四草堂”之说。马祖寺,又名承天寺三佛殿,始建于唐代,清康熙八年(1699年)重建,坐北朝南,现仅存大雄殿。建筑形式为穿斗式木梁架、歇山顶...

成都平原史前城址(郫都区)

该城址是成都平原多处史前城址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处遗址。遗址总面积32万平方米,属新石器时代晚期。相传蜀汉时诸葛亮命魏延养兵于此,又故名“马街”。据传,古城城垣侧在民国初年时有石桅杆一座,上刻“先汉古城...

成都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成都都江堰市,距青城山约有 17 公里。因公元前 256 年秦蜀郡守李冰率众修建的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而得名。都江堰水利工程在都江堰市城西,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

邛崃磐陀寺

磐陀寺建于唐代,现存大殿为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重修,明正统二年(1437年)培修,坐西朝东,为歇山式木结构建筑,平面呈正方形。殿内现存明景泰年间泥塑“西方三圣”,南北两壁和西壁背后有景泰元年(...

双流三县衙门

三县衙门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黄龙溪镇。坐西向东,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主要用于管理古佛堰的灌溉使用而修建,为华阳、仁寿、彭山管理水务事务的专门机构,同时是维护社会治安的衙门。整个衙门分为...

成都正通顺街双眼井

正通顺街双眼井原在新开寺之内,始建年代不详。井北侧为巴金故居——李家大院。1987年10月1日,巴金最后一次回成都时曾说:“只要双眼井还在,我就可以找到旧时代的脚印”。该井分两眼,深8米,井眼直径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