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戏曲 > 正文内容

阎振俗

东方晴5年前 (2020-10-29)戏曲335

阎振俗(1918——1990),秦腔演员。工丑行。自幼家贫,11岁入西安易俗社学艺。先学须生,后因嗓子倒仓,改习丑行。1935年后,陆续辗转入蒲城竞存社、陪风社,西安正艺社,国民党22军剧团、17军猛进剧团。1948年回家务农,做小本生意。解放后,参加三原明正社,又随团并入咸阳专区文工团,后转入陕西省秦腔实验剧团,又随团并入陕西省戏曲剧院。少时聪明过人,很快随从启蒙老师高天喜学会《新审判》、《劝新郎》、《看女》、《小姑贤》等戏。既演官衣方巾丑,又演彩旦浪子旦,表演独特,不落俗套。演出的剧目众多,主要有《两颗铃》、《李双双》、《夺印》、《练印》、《刘巧儿》、《十五贯》、《连升三级》、《屈原》、《法门寺》、《周任回府》等。代表剧目为《杨三小》、《教学》、《看病》、《打城隍》等。其表演特点幽默而严肃,冷峻而热烈。嘴上功夫颇佳,带有须生念白的功底。讲究运用突出的外形特点表现人物的个性。所演《两颗铃》中的少将特务103 ,《夺印》中的陈景宜,《刘巧儿》中的王寿昌,虽都走跛子步,但各不相同,有的是用“栽蹄跛”,有的是用“提跨跛”等。为了演好103伪装卖烧鸡、熟悉生活、掌握人物性格和语言,他拜西安一位卖烧鸡的老者为师;为了练好跛脚,他与骨科大夫交上了朋友。排练《十五贯》时,专门买了只小白鼠,细心观察其习性和动作,从而启发了他用手、眼、腿、脚的小动作来刻画人物,塑造了一个浑身鼠气的娄阿鼠。他演《窦娥冤》中的张驴儿,运用了稍子功的技巧,这在丑行表演中是很独到的。他演的许多角色所用的道具都是自己动手制作,并有新的创造。如《教学》一剧,他做一副能上下摆动的发辫子,增强了演出效果。录制的盒式录音带有《教学》、《杨三小》、《看病》等,在音像市场十分畅销。只要一放他的戏,听者三五成群,驻足不前,有人赞曰:“随便抓哏,形象古怪,思想机智,滑稽可爱。”他聪明好学,随机应变。平日善于观察时俗环境,编演了反映土改、抗美援朝、新婚姻法等内容的快板剧。并制作了许多奇形怪状的花盆、手杖、小凳、烟灰缸、衣架等根雕艺术品,上面雕刻着各种动物图案,有的奋蹄奔驰,有的张牙舞爪,有的展翅翱翔……这些都是他的灵感所为,以便更好地充实自己的舞台表演艺术想象。他曾荣获陕西省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演员二等奖。1960年与人合作编写的《送猪》获剧本、导演一等奖。1980年退休。仍然应酬各种艺术活动,舞台演出亦很频繁。他幽默风趣,乐观豁达,即使在生命弥留之际,仍然以达观之态留下遗命诗:“年过七十是大寿,儿女孙子全都有,工资虽少将就够,清贫生活佛开口,地球本是一堆土,有来有往是轮流,如果来了都不走,压扁地球没处蹴。”曾任陕西省秦腔研究会理事,陕西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民盟会员,陕西省剧协会会员。

相关文章

秦腔剧目斩姚期简介

《斩姚期》:秦腔古代戏,王保易等改编。东汉光武帝(刘秀)酒醉误斩姚期、马武等开国元臣。军师邓禹设计相救,以掉包之计救下姚期性命。光武帝酒醒后悔恨至极,亲赴太庙祭奠忠魂。众元臣亦同至太庙请罪,光武帝见状...

秦腔天仙配剧情介绍

秦腔《天仙配》又名《天河配》、《百日缘》、《槐荫会》、《卖身葬父》。秦腔传统本戏。各路秦腔常演。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口述秦腔抄录本,甘肃省图书馆藏刘兆元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及王万钟清光绪三十二年秦...

秦腔剧目万寿图简介

 《万寿图》又名《刘海砍樵》。以刘海和弥狐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以吕洞宾和黄花仙姬为副线,表现了扬善抑恶的古朴的主题。...

秦腔剧目脱骨计简介

    《脱骨计》又名《寇准背靴》,《寇准探地穴》,《探地穴》。孟良、焦赞杀死谢金吾,潘洪诬杨六郎主使,宋太宗怒欲斩杨,八贤王求赦,改为流配交趾。潘再进谗,奉旨赴交趾斩杨,任堂惠代...

秦腔桃花峪剧情介绍

秦腔现代本戏。凤希翔、邵振国、张振华编剧。甘肃省秦剧团首演。唱、做并重戏。演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桃花峪生产翻番,但“多生"、“超生''问题严峻地摆在了人们面前,致使“年...

秦腔剧目杀狗记简介

    《杀狗记》剧情介绍:孙华孙容兄弟不睦,孙华之妻杨氏杀一狗伪装成人形放于自家门外,孙华被其友以杀人罪告官。孙荣替兄抵罪。杨氏于公堂上说明原委,兄弟和好。这是一出家庭伦理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