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戏曲 > 正文内容

民国时期著名秦腔男旦何振中

东方晴5年前 (2020-10-29)戏曲588

    何振中(1908——1976)民国时期著名秦腔旦角。陕西省长安县人。被称为“秦腔四大名旦之一”。

    1921年他十三岁时,因家贫辍学。入“榛苓社”学戏。习小旦、正旦、武旦。由于刻苦勤不,老师曾监堂,王果、张海中、师兄惠济民、何智民等都乐意为他传授技艺。所以入班在个月就能登台演出小戏。1925年毕业后仍在本班演出。常演剧目有《游西湖》《王典坡》《女丈夫》《红叶诗》等。当时军阀混战,社会经济凋蔽,“榛苓社”无法继续维持,经李逸生介绍,参加“三意社”。在李先生指点下,排演《玉堂春》《家庭痛史》等剧。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在艺术上,也有了长进,成为三意社的台柱演员,红极一时。民国二十二(1933)年前后,曾在甘肃、宁夏一带演出,大受当地观众欢迎。后来,因受到反动军阀压迫,在兰州待不下去,被迫回陕。思想苦闷,一度意想去华山出家。却又割舍不下对秦腔艺的酷爱。随在关中名县搭班演出。每想起大丁北各地观众对他爱戴,不能死心,于是怀着“振兴”的心情,重返兰州,他办起“振兴社”。邀请了高符中、耿善民、晋福长等一批名流,在兰州献艺,轰动了兰州山城。不料又因国民党军队的捣乱,班社无法存在,只好解散回陕。1945年他又与上海来西安的舞台美术家陶渠联手,将电光布景带去兰州。在兰州*生获得很大影响。开了西部班社布景演出的新风。1947年回西安定居,参加了西安“尚友社”。从此结束了他多的在西北奔波浮沈的生涯。

    1949年,西安解放,何振中怀着兴奋心情积极参加戏曲工作。1952年参加全国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1953年朝鲜慰问志愿军,1956年参加陕西省第一届戏剧观摩大会,获演员一等奖。此后,又积极参加传统剧目的挖掘、整理工作。同时积极演出他的拿手好戏《玉虎队》《在娘教子》《赶坡》《抱火斗》《黄河阵》《对银杯》《王共坡》(前后本)《游西湖》等,一本比一本精彩。他通过舞台演出,为塑造了众我的妇女艺术形象,《白蛇传》的白素珍,《三娘教子》的王*娥,《王典坡》的王宝钏,《洪河陈》的琼霄,《玉堂春》的苏三,《游西湖》的李慧娘等,竹光彩照人。他的唱腔高元姜婉,清亮悦耳。他的表演刚劲。泼辣、深沉细腻。最善于表现有首悲苦命运且又有反抗斗争精神的人物形象。1962年在老艺人会演中,他与刘毓中联合演出的《走雪》,与苏牖民联合演出的《放裴》。珠联璧合,精彩绝伦。他的“吹火”绝技令观众赞不绝口。五十年代青年演员马兰鱼、张咏华、张燕的吹火技巧都曾受到他的传授。何振中一生好学不倦,不断总结自己艺术实践的经验,而且乐于帮助青年晚辈,多次在省剧协举办的讲座上为青年演员传授心行,著有《戏曲表演艺术探索》《何振中旦角表演艺术》等论文和专著。

    何振中作为一名酷爱秦腔艺术,有声向有抱负的老艺人,在旧社会拼博挣扎了几十年,全国解放以后,充满了喜悦心情。业务上尽心尽力,政治上积极进取。曾被选为西安市人大代表,尚友社副社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相关文章

秦腔剧目潘杨讼简介

《潘杨讼》剧情介绍:宋朝杨家将与奸臣潘仁美仇结深远,八贤王赵德芳调解不成,调寇准入朝审潘杨两权门的官司。寇准不畏权贵,拒收潘仁美的贿赂,秉公审清了潘杨一案,赢得了清廉声名,后坐宋朝一品丞相。...

秦腔戏名与别名集锦

《斩单童》《锁五龙》《斩雄信》、《踹唐营》、《破洛阳》《金凤钗》《康茂才休妻》《香山寺还愿》《妙善女浇花》、《火化白雀寺》《二度梅》《陈杏元和番》,其中有《祭梅》、《出塞》、《落花园》、《重台别》、《...

秦腔玉梅绦剧情介绍

秦腔《玉梅绦》又名《霍大堂回府》、《卫子夫和番》。秦腔传统本戏。须生、正旦、武生唱、做、打并重戏。事出《史记·卫将军骡骑列传》,《前汉书·列传》第二十五卷。演述霍光之妻卫巧云乃子夫娘娘之妹、霍去病之母...

著名秦腔旦角演员曾鉴堂

曾鉴堂(1871-1933)秦腔演员,工旦角。又名玉桂,艺名一枝花。陕西三原县人。赵杰民的高足。以演花旦出名,后也唱青衣、老旦。嗓子很好,唱作俱佳,唱腔圆润流畅,动作干净利落。善演《慈云魔》、《美人图...

秦腔山村迪斯科剧情介绍

秦腔《山村迪斯科》秦腔现代本戏。刘镜编剧。1988年甘肃省镇原县秦剧团首演。导演刘印堂。作曲刘镜。舞美耶天信。樊丽、杨志权、安炜、刘小梅等演出。唱、做并重戏。演述陇东山乡人民物质生活改善后,以高梅、周...

秦腔下河东-赶驾唱词

《下河东.赶驾》(全折)(齐晓春版)唱词人物表:赵匡胤-红生呼延赞-净赵匡胤:(四龙套上引赵匡胤上)(唱大尖板)河东城困住了赵王太祖,(转慢板)把一个真天子昼夜巡营。黄金铠每日里把王捆定,可怜王黄骠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