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戏曲 > 正文内容

清光绪年间秦腔著名须生李云亭

东方晴5年前 (2020-10-29)戏曲474

    李云亭(1872—1921)清光绪年间秦腔著名须生。陕西户县秦渡镇人,乳名修德子。幼年入西安东关“中和班”学艺,后加入“德胜班”,成为该班须生台柱,人称“十八红”。因脸上有几颗麻子,又称“麻子红”。李云亭扮相端庄,百如冠玉,装龙像龙,装虎像虎。无海纱帽、道袍,盔甲红脸。唱、做、念、打均能出类拔萃。尤其身架台步,气度轩昂,扮王则龙眉凤,扮官则气度不凡,深得其师润润子真传。《无影簪》之苏护,《美人图》之介子推,《法门寺》之赵廉,《老辕门》之吕蒙正及《漏床筠》《破宁国》,唱白做打,处处生色。反串《高三上坟》妙趣横生,形体传神。拿手戏《折出》《逃国》《杀*》《广宫图》《破宁国》《宁武关》《大报仇》《八件衣》《霍光回府》等独步剧坛,无人出其右。光绪末年入《玉成班》,与关中名旦陈雨农会作,更是珠联璧合,相得盖影。二人所演之《走雪》《周文送女》《傅杨争亲》《进宫背舌》《周仁顺府》等达到至化境界,是公认的秦腔艺术珍品。在表演技巧方面,他在《折出》等戏中所用的“踏在缍”“蹲三子”“抖须”“唱场”“跌生”堪称绝活。《秦腔纪闻》评论他“四场通透,神妙惊人,扣律传声,落月停云。”民国元年应易德社聘请,任该社教练,为第一期学生排导《将相和》《开园图》《卜式传》《崖山泪》《争座战》《马嵬驿》《蒙恬折出》以及外题材戏《泗林湖》《巴里西烧瓷》等二十余本新*剧目。使杨启华、左醒民、田秦民、刘毓中、闫根国等深受教诲。民国四年(1915)入“榛苓社”任教,民国六年(1917)又受“长庆社”之聘,任演员兼教练。民国十年因病去世。可惜一代天才未能永年。进仅四十九岁。

    李云亭是清末民初最富有盛名的秦腔须生表演艺术家,他全面继承了润润子的表演艺术和绝活儿,并有新的创造和发展,达到了形神兼备、以神取胜的艺术境界。封至模对他的表演艺术有较高的评价,他说:“李云亭的戏曲表演法多宗润润子,但也有不少他个人的创造。如作戏的贴切细腻,缠绵爽朗,便更优于张派,还有愤慨时的抖须,只用三个指头拈着须桃,一捏一抖,不偏不倚,不紊不乱,即飞向肩后,真是好看。后来的须生多仿而效之。留传至今。还有心思不定、欲行而又止的脚踏三锤(即走前三步)忽而停止,又大方又飘逸又好看。《拆书》兄弟跪地午时眼巴巴我兄弟就要分散的喝场,向后一个跌坐,倘有不慎,便会将衣服坐破,但他早早的将宝剑插进后靠底下,在喝场时暗用宝剑将后靠肚往开一挑,遂即坐地,既轻便又好看,且不坐衣裳。诸如此类,在表演中找出多少窍门,难怪后辈都向他学习,实足为后世法。至嗓音亢爽,口头有劲,足下利落,身上好看,人渭其天生良才。一对俊眼,两道秀眉,通鼻梁、长脸膛,挂上须子特别起眼。无论靠把、官衣、道袍,箭衣,无论黑胡,白须,官员,平民,均著演之,称天才焉。”王绍猷在《秦腔记闻》一书中赞道:“四场通秀,神妙惊人;扣律传声,落月停云。”


相关文章

秦腔传统剧目龙凤呈祥简介

《龙凤呈祥》又名《大回荆州》《刘备招亲》。秦腔传统剧目。其中《甘露寺》《书堂和婚》《进宫别母》《诸葛撑船》《芦花荡》为著名折戏。该剧为生、旦、净、丑四路俱全的唱念做打并重戏,田德年、张建民、李可易、沈...

秦腔剧目铡美案简介

《铡美案》剧情介绍:陈世美得中状元,招为驸马后不认前妻秦香莲母子,反差韩琦于土地庙杀害。韩不忍,遂放其逃走后自刎。香莲愤之,拦轿喊冤。包拯出面,良言相劝陈世美,无果。包拯伸张正义,不顾皇亲势大,按律处...

秦腔剧目昆仑女简介

《昆仑女》:秦腔剧目。脱胎于传统戏《珍珠烈火旗》(或《双阳公主》)。原作写大将狄青奉大宋皇帝之命,到西域印唐、上乘二国,盗取其国宝珍珠烈火旗和日月肃霜马。狄射死不肯交马的上乘国王,又获得鄯善国双阳公主...

秦腔剧目顶灯简介

《顶灯》剧情介绍:有人畏妻,而屡有“违犯家规”之事,每错,妻令跪地上,头上置灯,灯掉下加罚。...

秦腔表演艺术家李东桥

李东桥,生于1961年。国家一级演员。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艺术总监。第三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陕西省政协第八、九、十届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陕西剧协副主席,陕西省文联委员,陕西省对外文化交流促进会...

秦腔剧目庵堂认母简介

秦腔《庵堂认母》是一出以反封建为主题的剧目。法华庵青年尼姑王志贞因追求人生的幸福,冲破佛门戒律,与青年书生申贵升相恋,身怀有孕,不幸贵升病死。后志贞生一男,因庵堂产子是破坏清规的,故附以血书将婴儿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