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戏曲 > 正文内容

罗洞木偶戏

东方晴1年前 (2024-08-11)戏曲144

汕尾市陆河县水唇镇罗洞村的木偶戏属提线木偶,当地俗称“柴头嘎”或是“柴头鬼”,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从福建上杭传入,已有260余年的历史。罗洞木偶戏一般于每年农历十月至次年四月期间在陆河各地演出,每场观众一般都在一千人以上。

罗洞木偶戏道具的制作中,以木偶雕刻和服饰制作最为关键。木偶用樟木雕刻而成,木偶头内设机关,通过丝线控制,使眼、鼻、口、舌活动。木偶头脖子部分上尖下细, 由两根线与腹笼相连。腹笼用竹蔑编织而成,胸部、臀部稍大,腰部稍细。手用木料雕刻,右手为活动手,其掌指关节与腕关节通过线控,可做执剑、挥刀、持杯、把盏等动作。脚有“靴脚”和“旦脚”之分,从前均用木制,以后又让木脚套上鞋靴,更显逼真。木偶服饰则用丝绸缝制而成,根据不同角色的特点进行颜色搭配。

罗洞木偶戏角色有生、旦、净、末、丑等行当,表演时用提线牵动木偶,一个木偶一般有十多条线连接,多的达十五、六条,其表演难度较大。其表演细腻,从人物的台步、举止、神态、眼神到情绪反应、特技动作等都恰到好处。伴奏音乐除汉乐曲外,还吸收了民间小调、客家山歌等。唱腔以客家山歌为主,念白全用客家话,内容通俗易懂。罗洞木偶剧团的戏出,内容均为传播道德、笃睦敦和、颂扬正气、鞭挞邪恶等,代表剧目有《胡公子上青龙山》《双狮滚龙》《李冬娘》等。

罗洞木偶戏在木偶雕刻工艺、表演艺术等方面,呈现出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对于研究木偶戏在客家地区的流变、发展以及地方社会文化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木偶戏演出在陆河及周边客家地区受到群众的广泛欢迎,在宣传展示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法治社会建设方面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关文章

京剧忠孝牌唱词(双官诰后本)

【第一场】(薛广引四青袍同上。)薛广   (引子)    为国尽忠义,常怀一片心。     (念)     云淡风轻近午天,旁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白)     下...

秦腔五丈原剧情介绍

秦腔《五丈原》又名《七星灯》、《祭灯》、《诸葛亮观星》。秦腔传统本戏。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清嘉庆古钟有铸目。甘肃省图书馆藏清代木刻秦腔本,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西安南院门义兴堂书局刊行秦腔本,陕西省...

王群定

王群定 (1925—2001),西安市人。中共党员。在边区演过《放捉》、《民族魂》、《关中四杰》、《洪承畴》、《黄鹤楼》等戏。后考入中央戏剧学院,修学三年。本科。先后执导了《法门寺》、《李双双》、《两...

秦腔剧目打镇台简介

《打镇台》:秦腔传统剧《秋江月》之一折,今以折戏流行。明神宗时,八台总镇李庆若之子调戏民女,被户部尚书文庆激于义愤而打死。李庆若奏于圣上,圣上将此案批于华亭县令王震审理。李庆若自恃权势显赫,把小小的县...

豫剧俞伯牙摔琴剧情介绍

豫剧《俞伯牙摔琴》剧情介绍:次年,俞伯牙至马鞍山,欲请子期出山保国。路遇农夫一子期之父钟元甫,告知子期已死。伯牙携琴到子期墓前哭祭,痛失知音,碎琴以报,将钟父带至任所奉养。豫剧《俞伯牙摔琴》,讲述周代...

秦腔剧目孙庞斗智简介

《孙庞斗智》剧情介绍:战国。孙膑齐人。庞涓魏人。同师事鬼谷子。孙膑之学优于庞涓。涓为魏将。与膑斗智。输而忌之。乃以计刖其足。后孙膑假作颠狂。得脱归。齐威王以(膑)为师。将兵伐魏。用减灶添兵之计最终将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