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戏曲 > 正文内容

乐昌花鼓戏

东方晴12个月前 (08-11)戏曲123

乐昌花鼓戏,俗名“唱花鼓”、“调子戏”,源于乐昌民间圈地作场而演唱的灯彩歌舞“踩矮台唱调子”,其历史记载最早可见于清康熙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乐昌花鼓戏主要流传于乐昌市及其周边乡镇。

乐昌花鼓戏剧目多取材于当地的民间传说、神话传说及社会生活身边事等,早期剧目有《小花鼓》、《小探妹》、《扯油菜》、《秋莲砍柴》、《五更劝夫》等。早期剧目情节较为简单,多为一丑、一旦扮演的“二小戏”(又名“对子戏”),或小生、小旦、小丑为角色的“三小戏”。清末民初,受外来高台大戏的影响,逐渐出现了《三看亲》、《柴姑记》、《云南寻夫》、《朱买臣卖柴》等中、大型剧目,其题材也扩大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乐昌花鼓戏素有“小、笑、活”和“无丑不成戏”之说,所谓“小”,除演出剧目小之外,还有戏班规模小、表演行当小等特点;所谓“笑”,即乐昌花鼓戏擅长演出喜剧、闹剧,表演通俗、幽默、风趣,喜剧色彩浓厚;所谓“活”,即在表演时不受场地限制,既可在高石上演出,也可在较为宽敞的禾坪、庭院、堂房、广场上圈地作场而演唱。“无丑不成戏”则是指乐昌花鼓戏剧目中都需要有“丑”角色出现,丑角表演时多用色眼、呆眼看人,常走矮步、打扇花等,表演夸张又不失生动,且接近生活。

乐昌花鼓戏的音乐、唱腔独特,音乐主要源于当地的民歌小调及灯彩歌舞对唱小曲等,以调弦、月琴为主奏乐器;唱腔则分正调、路调、小调三大类,其舞台演唱以乐昌坪石镇方言为准,在唱法上有独唱、对唱、旁唱、接唱、内唱、伴唱、齐唱、合唱等多种形式。

乐昌花鼓戏取材于群众的劳作过程和民间日常的生活琐事,其剧情单纯,语言俏皮活泼,通俗易懂,含义深刻,充分反映了当地社会面貌、民俗风情和群众生活状况等,具有突出的历史价值、文学艺术价值和民俗学价值。


相关文章

秦腔草桥关剧情介绍

秦腔《草桥关》又名《二龙山》、《草桥挂鞭》。秦腔传统本戏。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刘太利口述秦腔抄录本。须生、大净、武生武旦唱、做、打并重戏。演述刘秀攻打草桥关,阵前姚期生擒李能,收为义子,改名姚能。王莽再...

秦腔黄土魂剧情介绍

秦腔《黄土魂》秦腔现代本戏。田小牛编剧。1991年天水市秦剧团、天水市文工团联合首演。总导演刘韧。导演杨士奋、董秦。该剧以先进人物崔兴美的事迹为题材,在表现其所作所为的感人之处时,将他放在黄土地特有的...

秦腔剧目金沙滩简介

金沙滩又名双龙会、八虎闯幽州,秦腔传统剧。宋王赵光义为践兄王在世时曾许下赴五台山为神还愿之诺,北国天庆王恰在此时又邀其去幽州赏景游玩,奸臣潘仁美极力怂恿前去。大将杨继业身负保驾自责。谏宋王勿去幽州,宋...

越剧沉香扇剧情介绍

    越剧传统剧,喜剧,为绍兴文戏时期常演剧目。香港故事片《三凤求凰》即根据该剧改编。    越剧《沉香扇》由绍兴小百花越剧团演出。故事说徐文秀夫进...

秦腔剧目三闯辕门简介

《三闯辕门》剧情介绍: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筑台拜师,张飞藐视之。后观孔明调度有方,遂宾服。秦腔《三闯辕门》秦腔传统本戏。甘肃秦腔剧目。甘肃省图书馆藏沈德福、雷振民、丁希贵等多种口述秦腔抄本。...

黄梅戏戏曲片槐荫记简介

《槐荫记》彩色宽银幕戏曲片。1963年6—10月,上海天马电形制片厂与香港繁华影业公司联合摄制。剧本及音乐均依《天仙配》原制,发行时改用此名。导演顾而己。董文霞饰七仙女,夏承平饰董永。发行后先在香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