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节白帝城景区
白帝城,又称子阳城,位于瞿塘峡西口的北岸,距奉节县城15公里。它东依夔门,西傍八阵,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孤峦独秀。唐代诗人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使它声名远播。西汉末年,公孙述据蜀,在此筑城,跃马称帝。因城内白鹤古井白雾升腾,宛如白龙,公孙述以为是“白龙献瑞”,要出新天子,故自号“白帝”,城名由此而来。
东汉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刘秀入川,公孙述战死,白帝城毁于战火.如今,城墙遗迹仍清晰可见。在公孙述称帝的12年间,各地战乱频繁,而白帝城一带却比较安宁。后人为怀念他,在白帝山上建庙,立其像祭祀,故称“白帝庙”。
白帝庙坐落在瞿塘峡口的白帝山上。远远望去,红墙显影,树木葱郁,楼台亭阁点缀其问。朝霞如锦、彩云缭绕之时,更有仙山琼阁之美。
白帝庙几经变迁。明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四川巡抚林浚毁公孙述像,另祭祀江神、土地神和马援像,改称“三功祠”.明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四川安抚司副使张俭又毁“三功祠”,改塑刘备、诸葛亮像,更名“义正祠”,后又添供关羽、张飞像。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奉节知县吕辉重修白帝庙,形成如今的格局。
白帝庙内有前殿、明良殿、武侯祠、观星亭等古建筑,有大型新彩塑“刘备托孤”群像,有东碑林、西碑林、古诗堂,以及工艺展览室、文物陈列室、古人悬棺陈列室等,白帝庙外有“竹枝园”,汇集当代书法名家碑刻近百块。白帝城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备托孤堂位于白帝庙前殿。为了再现1700多年前永安宫刘备托孤的悲壮历史,白帝城博物馆特邀雕塑家赵树同先生,于1984年创作了一组刘备托孤大型彩塑。21尊高2米多的蜀国君臣彩塑,造型生动,形态各异,个性鲜明,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观星亭位于前殿西侧,底层由12根木柱,上层由6根木柱支撑着。飞檐翘角,雕梁画栋,造型别致,设计十分考究。传说.诸葛亮率军入川时,曾在此夜观星象,思考用兵战略,“观星亭”由此得名.亭上有一古钟高悬,亭中石桌、石墩上镌刻着杜甫窝居夔州时写的著名诗篇《秋兴八首》,雕刻精细,独具特色。
明良殿
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巡抚朱廷立改三功祠时义正祠,祀刘备与诸葛亮,取“先主武侯同门官”之意。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巡抚段锦又增塑关羽、张飞和诸葛亮祖孙三代之像,并取“明君良臣,千古垂范”的意思,改义正祠为明良祠。至此,“白帝庙内无白帝,长祀蜀汉人物”的格局一直沿袭至今。清同治十年(1871年),奉节知县吕辉重修白帝庙后,形成如今格局。
东西碑林
陈列着从隋代至清代的碑刻70多块,篆、隶、楷、行、草,风格各异,不乏精品。两块隋碑,更为珍贵。一块是金轮寺舍利塔碑,字体古朴大方,一块是《龙山公墓志》碑.字迹刚劲疏朗。《龙山公墓志》碑左边另刻有“同治九年六月十五日大水为灾,高于城五丈”的小字,是长江著名洪水年珍贵的水文资料。清康熙皇帝书写一首六言诗,赐给告老还乡的监察御史傅作楫(原件及碑刻均存白帝庙),是难得的御笔珍品。碑林中有还两块独具风格的画碑。一名“风凰碑”,另一块名“竹叶碑”。
康熙皇帝草书轴
清康熙皇帝书写六言诗,赐给告老还乡的监察御史傅作楫言。长96厘米,宽55厘米,绢本。诗曰“危石才通鸟道,青山更有人家。桃源意在深处,涧水浮来落花。”右上钤长方形起首章,题跋:“赐巡抚北城河南道江监察御史加三级臣傅作楫”。左下方落款处有玉玺和朱文钤印两方。诗句与书法俱佳,是难得的御笔珍品。
风凰碑又名“三王碑”,高1.75米,宽0.96米,碑面光滑如镜,乌黑发亮。碑上.鸟中之王风凰傲立中部,树中之王梧桐枝繁叶茂,花中之王牡丹妖娆艳丽,树与花相衬,一对凤凰益显得雍容华贵。
竹叶碑
诗画一体.构图精巧.远观.修竹三竿;近看,片片竹叶组成一首五言绝句:
不谢东篁意,丹青独自名。
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
用三株不凋之竹,赞刘、关、张三兄弟之节烈。传说,诗是关羽写的.有人称为“关帝诗碑“。竹叶碑,是清光绪年间,由浙江工艺名匠曾崇德所作。此碑寄情于诗,藏诗于画.匠心独运,令人叫绝。
紫檀木家具
紫檀木大理石堂椅。俗称八大王椅,共8把,套以紫檀木茶几。椅背高105厘米,横70厘米,纵51厘米。椅面和靠背镶嵌大理石,椅身装饰珍珠、玛瑙、螺钿,两侧扶手有如意、葫芦、寿桃、蝙蝠等镂空图案。工艺精细,光滑细腻,眩耀夺目。此家具是清朝将领奉节人鲍超从南京东王府运来的。
竹枝园位于白帝庙后。占地8000平方米,1994年建设。园内有白帝竹枝词碑园、竹枝楼、三峡木石艺术馆等。园内曲池回廊,竹影绰约,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塑像矗立其间,质朴清幽,极富诗情画意。
竹枝词碑廊
白帝城竹枝词碑廊镶嵌竹枝词书画石碑100余通。书画作品来自全国17个省市,包括老中青各种流派、各种书体的书画大家。所刻竹枝词全从夔州竹枝词中精选而来。碑廊被誉为三“三峡第一碑林”。
三峡木石艺术馆集中展示了原白帝城博物馆馆长魏靖宇的三峡树根雕、三峡阴沉木雕作品,其作品大气磅礴,格调高雅,体现了自然与艺术的合谐统一。
夔门古象馆位于白帝城东侧老关庙,陈列着从白帝镇瞿塘村出土的200万年前的古剑齿象化石一具,象高约3米,长约6米,保存完好。古象馆分夔门古象厅、大象进化厅、地下仿生动物厅,老关庙遗址文化厅等展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