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古城墙
正定城墙为府级规制,规模宏大,布局讲究,创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352年,最初名叫安乐垒。北周建为一座规模较小的石城,周长仅为13华里。唐朝时,成德军节度使李宝臣为了防止滹沱河水灌城,将石城拓建成一座周长20华里的土城。宋、元、明各代均有不同程度的修葺和扩建,今日之城墙即为明代遗存。城墙高3丈2尺,上宽2丈,周长24华里。城设四门,东曰迎旭、西曰镇远、南曰长乐、北曰永安。各门皆有月城、瓮城和内城三道城门,形成迂回曲折的防御体系,起到易守难攻之效果。2013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