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烦云顶山

东方晴4年前 (2021-12-12)景区景点286

娄烦县云顶山是目前太原市海拔地形最高、山水自然景观最优美、空气最新鲜、野生动植物最丰富的自然生态旅游宝地。

云顶山,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娄烦县米峪镇乡独石河村西南二公里处,主峰海拔2789米,是山西吕梁山脉腹地高峰之一,因山势险峻,山顶直插云际而得名。山上山下都被茂密的原始森林所覆盖,景区面积约四万多亩。这里清山秀水,飞瀑流泉,幽谷溪水,古树参天,芳草萋萋,白云袅袅,实为一绝佳的生态旅游宝地。

自然风光

云顶山遍山古树参天,松柏苍翠,杨榆桦柳等树木郁郁葱葱。山间怪石嶙峋,流泉遍布,溪水潺潺,正是“清泉石上流”的真实写照,充满了诗情画意。在通往前云顶山密林深处悬崖上,有一处气势磅礴、宏伟壮观的瀑布,酷似花果山中的水帘洞口,又如李白诗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

云顶山是一块圣洁的原始净土。若您春季登临,这里山花烂漫、芳草清香,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若您夏日登山,山顶红日高照,脚下云挂山腰。山顶青空万里,山腰乌云翻滚,电闪雷鸣,山下大雨滂沱。盛夏之时,山顶凉风爽爽,烈日不晒,空气清鲜,是绝好的避暑胜地。在七月流火,赤日炎炎,酷暑难熬的三伏天这里依然存在着万年不化的冰层,来到这里,寒气逼人,凉爽如春;如果您是秋季登临,云顶山漫山红绿,层林尽染,山桃野果,果实累累,任您品尝,一饱口福;如果您是冬季登临,云顶山白雪皑皑,到处银装素裹,如同进入林海雪原。每当游客来到这里,都会因迷人的景色而流连忘返。

人间仙境

当您信步游览云顶山森林景观,最后登上山顶时,一片平坦广阔的小型草原就会展现在您的眼前,一片一片白云从山顶飘来,常常从人们身旁冉冉掠过,犹如来到了达天宫仙境。草原上芳草萋萋,山花烂漫,牛马成群,还有几处天然形成的天池,池水盈盈,优美如画,相传曾是隋朝名将尉迟恭的饮马池。如果您住在云顶山顶过夜,或者是凌晨一大早能爬到山顶,还可以看到能与泰山东海日出相媲美的“云顶日出。”

兵家之地

云顶山不仅是一处美丽富饶的自然景观,也是一处著名的人文历史遗址,因山势险要,自古是重要的军事关隘和兵家必争之地。

山的东坡,山腰有一岭名叫“一杆旗”,据史志记载,此岭是北宋名将穆桂英抗击辽兵的阵地,因战旗插于此而得名。山下至今有一名叫“打杨坪”的村寨,据记载是穆桂英在此捉拿杨忠保武打交战后结为伉俪的地方。

据清康熙年间撰写的《交山平寇本末》记载,明崇祯三年(即公元1630年)闯王李自成派部将王刚率十万农民起义军到此结寨,李自成起义失败后,这里成为起义军余部之一,交山农民军的主要根据地,在李述孔、李宗盛、傅青山等人的率领下,反抗明清封建压迫长达四十多年,于康熙十年(1671)被满清政府残酷镇压,血染山林。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120师358旅等部队在云顶山开展游击战,痛击侵略者。有许多英雄在这里牺牲,他们的忠魂化为一棵棵青松,挺拔秀丽,万古长青。

天然动植物园林

云顶山气候夏季凉爽,云雾缭绕,林木密布,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绝佳,是野生动植物的乐园。林中栖息着285种鸟类和兽类野生动物,其中褐马鸡、金钱豹、黑鹳、金雕等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生长着木本植物140多种,草本植物2700多种,其中党参、银花、冬花、些胡、桔梗等是中药材就有100多种。云盘、顶土、百灵等山蘑菇是这里的土特产品,它的味道胜过五台山的台蘑,可与东北长白山蘑菇相媲美。


相关文章

娄烦高君宇故居红色旅游景区

高君宇故居红色旅游景区位于静游镇峰岭底村,距县城约25公里,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第一批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山西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区占地总面积约4.5万平方米,由高君宇故居、高君宇纪念...

太原开化寺西街28号民居

开化寺西街28号民居位于迎泽区柳巷街道办事处开化寺南街社区开化寺西街28号。始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原为清代道台衙门的居住所。28号院又称南楼院,坐南朝北,二进四合院布局,东西17.4...

太原孙中山演讲旧址

孙中山演讲旧址位于迎泽区柳巷街道办事处海子边西街社区儿童公园文瀛湖北岸。1912年9月18日,孙中山先生来太原考察,于9月20日下午在文瀛公园广场的欢迎大会上,登上劝业楼晾台凭栏发表了“消除旧思想,建...

太原二龙山

二龙山又名烈石山,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北角被誉为"人民兵工第一校"的中北大学校园内,是少有的和校园相依托的风景区。解放战争期间,阎锡山军队曾在烈石山上修建了大量军事设施,现保存有碉堡...

太原汾河二库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

汾河二库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位于太原市尖草坪区和阳曲县交界的汾河干流上,距太原市30km,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供水、发电、旅游、养殖五大主要功能的大型水库。汾河二库国家水利风景区水面曲折迂回,两岸山势...

阳曲西殿村遗址

  西殿村遗址位于阳曲县东黄水镇西殿村北台地上。东西长约2000米,南北宽约200米,分布面积约40万平方米。遗址北侧断崖上暴露有一厚约0.5~1.8米的文化层,采集有仰韶文化的夹砂绳纹灰陶片等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