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观音堂
观音堂,位于大同城西7.5公里处、武周川北岸的一座小山岗上,始建于辽兴宗重熙六年(1037),辽末保大二年(1122)金兵攻陷大同时毁于兵火。明宣德三年(1428)修,万历三十五年(1607)重修。清顺治五年(1648)姜瓖兵变,再次焚毁。现存建筑系清顺治八年(1651)总督佟养量重建。寺院坐北向南,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山门前立双面琉璃照壁一座,壁身双面各浮雕三条五彩琉璃飞龙,腾空驾雾,栩栩如生,是大同区域唯一一座双面琉璃照壁,为明代遗物。山门设在中轴线东侧,而且低于寺院地平,布局独特。走进山门折西,在中轴线上为两进院落、四座建筑,戏台、腰门、观音殿、三真殿,依山坡迭层升高,结构精巧紧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