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高许家窑遗址

东方晴4年前 (2021-12-13)文化古迹432

许家窑遗址位于阳高县古城镇许家窑村东南1.5公里处,面积约1平方公里,时代为旧石器中期,距今约10万年,是北京人到峙峪人的过渡的桥梁。1986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晋政发[1986]59号)公布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国务院(国发[1996]47号)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许家窑遗址的发现与发掘

1974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贾兰坡教授等人,在当时的山西省雁北地区进行旧石器时代的考古调查时,在阳高县药材收购站看到一块象牙化石,于是追踪、寻访方调查发现了这一部分面积相当大而内涵遗物又很丰富的古文化遗址。

1976年,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人类研究所正式组成许家窑遗址发掘队,在贾兰坡教授带领下,进驻阳高许家窑村,正式开始发掘。从中发现的石器和动物化石其数量之多,类型之丰富是十分可观的。后在1977年和1979年对遗址继续进行大规模的发掘。是迄今为止我国旧石器中期古人类化石、动物化石、文化遗物最为丰富的遗址,出土10余个人类化石,3万余件石制品及丰富的动物化石,是目前山西发现人类化石最多的一处遗址,也是中国发现石球最多的旧石器时代遗址。

2、许家窑遗址的命名

1976年《考古学报》第二期发表了贾兰坡、卫奇联合署名《阳高许家窑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学术文章,1979年《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第十七卷第四期发表贾兰坡、卫奇和李超荣联合署名《许家窑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1976年发掘报告》,1980年,中国科学院吴茂霖在《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第18期发表《许家窑遗址1977出土的人类化石》等,正式把遗址命名为许家窑遗址,获得了上级有关部门的确认。在学校的历史课本里,有了许家窑遗址,获得了上级有关部门的确认。在学校的历史课本里,有了许家窑遗址这一课。做为北京猿人后裔的许家窑遗址,因此引起国内外学者高度关注,被学术界视为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的典型代表,文化遗物分别为“许家窑遗址”、“许家窑人”、“许家窑文化”和“许家窑动物群”。

许家窑文化遗址的发现,进一步证明了东亚、北亚和北美的细石器文化起源于我国华北地带。


相关文章

大同御河生态公园

御河生态园,南北长5.5公里,东西宽500-800米,总面积400公顷,至2004年10月中旬告竣,使昔日贫瘠、荒芜的御河两岸风光大盛,市民携老带幼,争睹新河风采,大同市自然生态环境有了历史性的改善。...

大同北都桥

北都桥起自北都街东边的御河生态园入口处,终至御河东路交叉口。跨河桥梁总长671米,东引桥长294米、西引桥长237米,2011年11月竣工通车。该桥采用魁伟的钢制拱架。拱架上面饰以线条曼妙的花瓣形纹饰...

大同五龙壁

五龙壁位于大同市平城区大十字东街路南(现大同市第一人民医院门前),原位于大同县文庙正门前。坐南朝北,单面砖雕,长33.6米,高5.7米,厚1.22米,占地面积41平方米。建于清雍正二年(1724),壁...

大同鼓楼

鼓楼位于大同市城区永泰街上,又名“更鼓楼”。东西长17.7米。南北宽14.3米,占地面积253平方米。建于明代,清顺治、乾隆年间重修。是一座三层楼阁式建筑。高约20米,面阔进深各三间,三檐十字歇山顶,...

大同册田水库

册田水库位于大同县西册田乡,横截桑干河水,东西长30公里,库容量5700万立方米,可浇灌农田40多万亩。册田水库年平均气温6.5℃,降水量384mm,是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气候凉爽宜人,每年6~...

大同平城圆通寺

圆通寺位于大同市平城区八乌图井巷12号。坐北朝南,东西长24.82米,南北宽60米,占地面积1489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现仅有大雄宝殿为清代遗构。寺庙为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山门,过殿、大雄宝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