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镇黑龙寺山林

东方晴3年前 (2021-12-13)景区景点194

    黑龙寺山林是根据黑龙寺庙而得名的。整个山林距县城20多公里,由黑龙寺林场管护。林场场部林区在黑龙背山上一至六沟,占山地面积36310亩。

    “黑龙背”山是俗称,实际是天镇第二峰溜冰台主峰北麓。清末民国初,天然桦林长满一至六沟,由于是自然官林,多次被周围群众砍伐,仅民国年间就有两次。但桦林一次又一次地再生,有白桦、红桦、山杨、山柳、山杏、小叶杨、青杨、山榆等。植被灌木有胡枝子、虎榛子、山刺玫、紫丁香、黄刺玫、玫瑰、桃丛等30多种,以及高山草甸的羊草等。还有菌类植物松蘑菇、桦蘑菇、草蘑菇、巨型马勃(大的有脸盆大小)、茯苓、茯神、猪苓。整个山背林木森森,灌草相织如毯。远远望去,墨绿起伏,如同一条黑龙,所以俗称“黑龙背”。民国29年(1940年)前后,伪天镇县政府又栽云杉100余亩。

    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有护林员1人,看管此山林。1960年正式成立国营黑龙寺林场,管护再生桦林,又开始人工栽育小叶杨,在山场植落叶松、油松等,黑龙寺山林得到更好的管护更新,有林面积上升到36000余亩。林内有黑龙寺遗址一处,其不远处半山腰有“龙眼泉”二个,相距不远,再旱不涸,再涝不溢,寺庙和尚、上山放牧牲畜再饮不竭,人们说是黑龙的“龙眼”。六条沟,沟沟有清溪渗流。林草之间,有飞禽走兽20多种,黑翅鹰、山燕、喜鹊、红嘴鸦、麻雀、大灰雀、黄雀、雉、雉鸡、半雉、蜥蜴、蛇、獾子、黄鼬、猫头鹰、花背鼠、狍子、鼢鼠、山狸、啄木鸟、原鸽、鹧鸪、兔等。夏秋之季上山,花香鸟语,溪水潺潺,更兼林绿草密,空气清新,十分宜人。

    黑龙寺“*****”期间拆毁。遗址仍有部分砖瓦,一只碾磙。“黑龙双泉”在遗址东半坡上。林木荫蔽,清澈见底。


相关文章

灵丘花塔民俗生态村

花塔生态民俗村,位于灵丘县独峪乡。地处晋冀两省,灵丘、阜平、繁峙三县交界,三楼河下游西岸,因村后山势如塔、桃花满山故名。是晋北海拔(558米)最低、无霜期最长的地方。这里四面环山,中有溪流,气候湿润。...

天镇南高崖古脊椎哺乳动物化石群遗址

该遗址位于天镇县东南45公里的南高崖乡台家坪、水冲口一带。1979年山西省217地质队野外作业时发现,1981年7月、1982年8月,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及地、县考古...

大同代王府

代王府是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改封为代王后,就藩大同所建的王府。明正德《大同府志》载,代王府“在大同府城内东,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以辽金西京国子监改建”。据《明史·朱桂传》载,朱桂是朱元璋的第十三子...

大同平城遗址

平城遗址,文献与地面遗迹难以对应,城垣四至尚未确定。据历年来的考古调查推测,平城遗址大致位于今大同市老城区、操场城至火车站一带以及御河东岸南北一线。平城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宫城,位于操场城至站东一带...

大同府衙署

府衙署位于大同平城区师校街25号,现为大同一中校址。坐北朝南,东西长20.1米,南北宽103.94米,占地面积2089平方米。据《大同府志》载:“府署在城内西北隅,明洪武九年(1376)陈则创建,知府...

大同鼓楼

鼓楼位于大同市城区永泰街上,又名“更鼓楼”。东西长17.7米。南北宽14.3米,占地面积253平方米。建于明代,清顺治、乾隆年间重修。是一座三层楼阁式建筑。高约20米,面阔进深各三间,三檐十字歇山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