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故城大云寺

东方晴4年前 (2021-12-16)文化古迹258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云寺位于山西省武乡县故城镇中,始建年代无考,《新修大云寺记》载“残碣有河清四年(563年)……寺旧名严净,易今名者,宋治平元年(1064年)”,清嘉庆道光年间(1796——1850年)重修,现存主体建筑正殿为金代建筑,其总体布局有正殿五间,系大雄宝殿;南殿五间,系观音菩萨殿;东配殿五间,系十八罗汉殿;西配殿五间,系阎王殿;正殿两侧各有角殿一间,系迦蓝殿和祖师殿。南有戏楼五间,靠东围墙有僧舍10余间,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大云寺坐北向南,一进院,前有戏楼,南北向中轴线长70米,占地2200平方米。中轴线主要有戏楼、南殿、正殿等建筑。 

现存主体建筑正殿(大雄宝殿)为金代原建筑,面阔五间,开间明五暗四,进深八椽,殿内采用减柱法,仅用内柱三根。梁架简略,用材硕大。前檐斗拱六铺作重拱计心造,无补间铺作。整座建筑金代风格十分鲜明。 其余各殿经清代重修,仅保留少许金代风格。 纵观整座大云寺寺庙,建造雄宏,规模严谨,殿宇轩昂,结构严谨,设计精巧,保存较好。尤其该寺屹立于故城平川之上,更显雄伟奇特。据旧县志载,为武乡古八景中之“臬狼牧雨”(或称“故城都会”)。

大云寺是反映佛教的一座宗教建筑,创建年代久远,古碑文载为西汉至唐,原名严净寺。宋治平元年(1064年)改名为大云寺。现存主体建筑正殿(大雄宝殿)为金代原建筑,面阔五间,开间明五暗四,进深八椽,殿内采用减柱法,仅用内柱三根。梁架简略,用材硕大。前檐斗拱六铺作重拱计心造,无补间铺作。整座建筑金代风格十分鲜明。虽经清嘉庆庚辰年(1820年)至道光元年(1821年)大修,仍然保持金代风格,十分难得。其余各殿经清代重修,也保留有少许金代风格。纵观整座大云寺寺庙,建造雄宏,规模严谨,殿宇轩昂,结构严谨,设计精巧,保存较好,是不可多得的古建佳作,是我国古代相当一段时期宗教、思想文化的遗迹和载体,有着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相关文章

长子羊头山

羊头山位于长子县南部的色头镇与高平市、长治市上党区三县(市、区)交界处,距县城21公里。远望峰如羊头,塔形羊角,故名羊头山。站在山巅极目四望,羊头山美景尺收眼底,想躲也躲不开的是满眼的松树,有的如饱经...

长治丈八寺塔

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长治县城南15千米的荫城镇桑梓村中,因塔建在丈八寺内,故名之。丈八寺是一座建筑年代久远的佛教寺院。相传唐代以前寺院已初具规模。唐代中期寺内增建佛塔一座。寺院背依青山,面临荫城...

长治实会大云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平顺县城西北23千米实会村北龙耳山中,创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公元938年)。初名仙岩院,天福五年建大佛殿,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建寺外七宝塔,至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已有...

长治慈林山法兴寺

  法兴寺在长子县东南20公里处,有一座海拔1160米的慈林山。山上有一座名扬华夏的法兴寺。法兴寺始建于后魏神鼎(后凉吕隆的年号)元年(公元401年)。据说,当年有一高憎云游至慈林山,十分欣赏这里的佛...

长治东良候洪济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西省武乡县东良乡东良候村,创建年代无考,元、明、清曾进行数次维修,现存主体建筑正殿为金代建筑。此寺为两进院,坐北向南,有正殿、南殿、东西配殿、戏楼及僧舍组成;另设西偏院,偏...

长治塔岭山旅游公路浮雕文化墙

塔岭山旅游公路浮雕文化墙位于长治市潞州区东侧三公里处的塔岭山旅游区,全长约1500米,面积约3000平方米,总投资800余万。设计方案由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提供,采用的石材为易县红花岗岩。壁画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