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故城大云寺

东方晴3年前 (2021-12-16)文化古迹249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云寺位于山西省武乡县故城镇中,始建年代无考,《新修大云寺记》载“残碣有河清四年(563年)……寺旧名严净,易今名者,宋治平元年(1064年)”,清嘉庆道光年间(1796——1850年)重修,现存主体建筑正殿为金代建筑,其总体布局有正殿五间,系大雄宝殿;南殿五间,系观音菩萨殿;东配殿五间,系十八罗汉殿;西配殿五间,系阎王殿;正殿两侧各有角殿一间,系迦蓝殿和祖师殿。南有戏楼五间,靠东围墙有僧舍10余间,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大云寺坐北向南,一进院,前有戏楼,南北向中轴线长70米,占地2200平方米。中轴线主要有戏楼、南殿、正殿等建筑。 

现存主体建筑正殿(大雄宝殿)为金代原建筑,面阔五间,开间明五暗四,进深八椽,殿内采用减柱法,仅用内柱三根。梁架简略,用材硕大。前檐斗拱六铺作重拱计心造,无补间铺作。整座建筑金代风格十分鲜明。 其余各殿经清代重修,仅保留少许金代风格。 纵观整座大云寺寺庙,建造雄宏,规模严谨,殿宇轩昂,结构严谨,设计精巧,保存较好。尤其该寺屹立于故城平川之上,更显雄伟奇特。据旧县志载,为武乡古八景中之“臬狼牧雨”(或称“故城都会”)。

大云寺是反映佛教的一座宗教建筑,创建年代久远,古碑文载为西汉至唐,原名严净寺。宋治平元年(1064年)改名为大云寺。现存主体建筑正殿(大雄宝殿)为金代原建筑,面阔五间,开间明五暗四,进深八椽,殿内采用减柱法,仅用内柱三根。梁架简略,用材硕大。前檐斗拱六铺作重拱计心造,无补间铺作。整座建筑金代风格十分鲜明。虽经清嘉庆庚辰年(1820年)至道光元年(1821年)大修,仍然保持金代风格,十分难得。其余各殿经清代重修,也保留有少许金代风格。纵观整座大云寺寺庙,建造雄宏,规模严谨,殿宇轩昂,结构严谨,设计精巧,保存较好,是不可多得的古建佳作,是我国古代相当一段时期宗教、思想文化的遗迹和载体,有着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相关文章

沁县郭村大云禅院

郭村大云禅院位于沁县城西13公里的郭村村中有一座寺院,始建于北魏太和年间(447—499)。北宁重建,金大定十二年(1180)重修时买到空名院额一道,题名大云禅院。金崇庆元年(1212)正式敕用,元明...

长治虹梯关铭

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平顺县城东24千米碑滩村中,碑高 2.72米,宽2.25米,厚0.30米。碑文系明嘉靖兵科给事中夏言手书,每字6寸见方,笔力遒 劲。是研究明代陈卿起义和书法、石刻的重要资料。...

沁县笔峰山永庆寺

笔峰山永庆寺位于二郎山森林公园北部,相传始建于隋唐年间,先名大悲寺,明万历36年沈王赐“永庆禅院”,历代多次修葺、增修,建筑宏伟,规模宏大,可惜寺院建筑全毁于近代战火。明末清初,尺木禅师主持永庆寺期间...

长治八义窑遗址

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治八义窑主要分布于山西省长治县八义镇的八义、东山、南泉庄等村一带,是山西东南部影响较大的民用瓷窑。以前所见的八义产品多为传世,具体的出处无法确定,陶瓷界习惯称磁州窑系产品。从...

长治太行山大峡谷

  太行山大峡谷位于长治市壶关县境内,由五指峡、龙泉峡、王莽峡和紫团山组成,占地面积5848公顷,共有景观44处,景点400余个。景区内有浓荫蔽日、绿浪滔天的林海,刀削斧劈的悬崖,千奇百态的...

长治紫团山

紫团山位于壶关县东南隅的树掌镇。苍翠蓊郁,奇峰叠起,紫气氤氲。山中有白云寺,寺下有一自然溶洞,名紫团洞。洞内曲折幽深,各种形状的钟乳石构成 60 多个景观,或如槟榔、葡萄,或如玉柱、宫灯、佛母、道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