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龙门山龙门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平顺县城西北65千米龙门山腰,此地山峦耸峙,峭壁悬崖,形如龙门,寺建于此,名亦因之。北齐天保年间初创,北宋乾德年间改今名,历代扩建重修。现存中轴线三进院落,东西禅堂、经舍等各成一区,布局严谨。寺内建筑有:山门,金建,三间悬山式,中柱一列,分梁架为前后两段,清秀简洁;正殿,宋绍圣五年(公元1098年)建,三间见方,九脊项,斗拱五铺作,单抄单昂,昂嘴批竹式,昂尾压在梁栿之下,前檐小八角石柱上刻有题记,为该殿建造年代之佐证;殿顶琉璃脊兽,形制古老,为元代烧造。西配殿,五代后唐同光三年(公元925年)建,三开间,四架椽,悬山式,柱头卷刹和缓,柱上不设普拍枋,檐下斗拱仅施华拱一跳,栌斗口内设小拱头一枚,简洁古雅,殿内构架於四椽栿上设驼峰、大斗承平梁,两侧设托脚,上置瓜柱和叉手,梁栿外观略呈月梁式,与五台南禅寺相近,朴实而秀美;五代木构建筑悬山式殿宇全国仅此一例。后殿,元建,宽深各三间,六架椽,悬山式,斗拱五铺作,双下昂,虽系明代栿,却沿袭宋、金草栿之规,构件断面不拘一格。东配殿、厢房、廊屋、禅院等皆明、清重建.外形庄重,雕刻细腻,门窗装修较前华丽。集六个朝代(五代、宋、金、元、明、清)的建筑于一座寺庙之内,这在中国现存庙宇建筑中极为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