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济鹳雀楼

东方晴4年前 (2021-12-23)文化古迹228

      鹳雀楼,又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位于晋秦豫三省交界的山西永济蒲州古城西郊外的黄河岸畔。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一首《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使其名扬天下声播四海,为黄河流域的标志性建筑。
      鹳雀楼始建于北周时期,大约在公元557-581年,由北周大将军宇文护建造,为一座军事戍楼,历唐经宋存世约七百余年,于元朝初年毁于战火,直到1997年得以第一次重修,于2002年9月正式对游人开放。
      新修的鹳雀楼通身采用唐代油漆彩画装饰,为四檐三层的仿唐式建筑,楼体况高73.9米,座南朝北,西依黄河水,南枕中条山,远可眺舜都遗址,近可瞰黄河之水天上而来。整个景区占地面积2.064平方公里,以鹳雀楼为中心,四周以古典园林分布,呈“四区十二点”布局结构。(1)名楼浏览区。包括:门殿、鹳影湖、唐韵广场和名楼中心浏览区。待建(1)黄河风情浏览区。包括:蒲州风情园、黄河风情馆和柳园。(2)山水浏览区。包括:苍山苍林自然景观区、吉祥如意湖和鹳雀苑。(3)康乐浏览区。包括:蒲津康乐园、唐代马球场和日潭戏水园。
      整个景区以鹳雀楼独特的人文底蕴和厚重的黄河文化为根基,以盛唐时代开放的社会精神和盛唐文化为包装,以地域历史文化为特色,以弘扬爱国主义为主题,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磅礴气势为主旋律,开成“上下五千年,放眼看世界”的高远意境,成为国内外游人观光、浏览、休闲、度假的国家级旅游景区。
      景区内重点景观地段详细规划,根据基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与造园规则做到完美结合,通过具有象征性,古朴典雅,自然协调的建筑物等,体现、烘托鹳雀楼的宏伟壮观,渲染博大精神的华夏文化,从而给人一种辽阔、雄壮而高远的感染力。使游人在发思古之豪情时,能溶入到景观的感受之中。各重点景观布局,充分利用沿临黄河的大自然生态环境,做到疏密有秩,组景借景有序,使整个景区形成一曲有序幕――乐章――高潮――余韵无穷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和园林建筑等相互和谐的交响乐章,更加体现“中华名楼,黄河明珠”的崇高深远意境。


相关文章

闻喜保宁寺塔

保宁寺塔位于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东镇北街村,据碑刻和塔门额题记载,保宁寺初名唐兴寺,始建于唐开元六年(718) , 宋治平二年(1065)重修后改为保宁寺,元至元年间 (1...

临猗猗氏故城

猗氏故城现存城墙,南墙北墙分别长1254.3米,东墙长1288.7米,总面积161万多平方米。墙残存高2.8米,最高8.7米, 厚19~21米间,夯土层厚度9~ 10厘米。猗氏故城...

绛县南樊石牌坊及碑亭

南樊石牌坊及碑亭位于绛县南樊镇西堡村。坐北朝南,南北长12米,东西宽8米,占地面积96平方米。据石匾题刻,创建于清嘉庆八年(1803),由石牌坊和石碑楼两部分组成。牌坊石条基,宽4.6米,深3.1米,...

夏县河东特委革命活动旧址

河东特委革命活动旧址位于夏县水头镇上牛村东北约1000米处的道教建筑“堆云洞”中。1928年6月,为恢复大革命失败之后的河东党组织,中共山西临时省委在嘉康杰的帮助下于堆云洞召开河东地区党代表会议,决定...

稷山南阳法王庙

南阳法王庙又称“玄帝庙”,位于稷山县稷峰镇南阳村西。庙创建年代不详,据庙内梁架题记及碑文记载,明、清均有修葺或增建。庙坐西向东,二进院落布局,东西长68.3米,南北宽46米,总面积3141.8平方米。...

万荣稷王山塔

稷王山塔位于万荣县汉薛镇柳林庄村东2000米的稷王山顶峰,创建于宋元祐二年(1087)。北宋元祐时,一妇人笃信佛教,云游四方,终未见归,其二子在稷王山建七级浮图,以表思母之情,以示向善之心。该塔基现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