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丰镇隆盛庄古镇

东方晴4年前 (2022-01-12)文化古迹320

隆盛庄镇坐落在黄旗海南岸,这里曾经是庙子沟新石器人类聚落生活过的地区,它孕育了远古文明。明洪武二十九年(公园1396年),不断有晋人来耕种屯粮,乾隆十二年(公园1747年),被招垦种的农民来此定居,到乾隆三十二年已有大量移民垦荒在此设庄为建置之始,到了清嘉庆年间,隆盛庄各地工商农户聚集于此,各谋生业,已形成集镇规模,当时人们寓意兴隆昌盛,故取名“隆盛庄”。

隆盛庄从清道光至光绪年间已发展到鼎盛时期。内地因土地集中和人多地少等矛盾而造成无法生存的过剩人口,优其在晋西北一带由于自然环境恶劣,人民生活贫困,为了谋生而背井离乡,寻找新的耕地,沦为流民。在这种状况下,地广人稀的塞外蒙古便成为人们奔赴的地方。蒙古王公贵族掌握有大量土地,他们为利益所驱动,便大量招纳汉人,为其垦种。而清廷为了缓和内地人多地少的矛盾,最后不得不默认蒙地私垦现象,这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走西口”。由于内地汉人续迁,隆盛庄人口也开始大量增多,内地人来此从事农业、手工业和建筑行业,随之各种工商行社相继而生,钱庄、当铺、粮店、马车店、毛毯社、鲁班社、老君社,蒙商开的专做蒙古地区生意的也叫拉骆驼走草地等行社。因此这里成为了牲畜、皮毛、粮食的集散地,是乌兰察布市地区最早的集镇之一。

隆盛庄辖地面积440平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29188人,有汉、蒙、回、满12种民族。镇区域内共有六条大街,42条小巷,镇内现在还保存有古店铺、古门阁、古寺庙,其中清真寺建于清道光十年(公元1831年),已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保存较完整的院落有芦家大院、段家大院等,主骨保持完好,规模面积为7206平方米,至今还保留有石雕、石门蹲、石栓马桩,院内古建筑青砖筒瓦,砖雕、木雕古朴雅趣既展现着当时商人们的经济实力,又内蕴着传统的礼教与民俗风情。隆盛庄的传统文化丰富,“正月十五元宵日”、“三官社”、“民间社火”活动,二月二舞龙灯、耍旱船、四美庄“四脚龙舞”民间舞蹈,四月八(奶奶庙会),六月二十四传统古庙会,其中传统古庙会从清代延续至今,已经有200多年历史,已于2007年被列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烽火台、摩崖石刻、回民义坟、缸房、芦家大院、丁四东西大店、东四合壁东洋大门楼、汉代墓葬九处古建筑、古遗址等九处古建筑已列为我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2月隆盛庄村入选中国首批传统村落。


相关文章

乌兰察布卓资斗金山

斗金山位于塞外名镇旗下营镇南部,山形呈圆锥状,顶尖底阔,像一只倒扣的斗。传说山里埋着一斗黄金,故名斗金山。当地人把这座山奉为镇地之宝,象深宅大院的照壁一样尊贵。仰望主峰,雄伟壮观,山上绿树葱郁,野花缤...

兴和大青山

文化厚重、森林茂密的大青山位于河北省尚义县与内蒙古兴和县交界处,属阴山山脉余脉,面积50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1919米。大青山是一处风景优美的休闲避暑胜地。这里,年平均气温0.6-0.7℃,夏季平均气...

乌兰察布丰镇薛刚山风景区

薛刚山风景区,薛刚山据传是唐朝大将薛刚出关征西时在丰镇驻扎屯兵之地。至今还流传着薛刚一箭定阴山,饮马河畔收番邦的传说。现在的薛刚山上建有革命烈士纪念碑、眺望亭等建筑。闲暇时节,登山远眺,远山绵延,俯首...

乌兰察布卓资龙角山

龙角山地处卓资县九龙湾景区南入口处,此山呈宝塔型,山峰挺拔,气势磅礴,宏伟壮观,山顶长着一棵树,看上去似一只龙角,故称龙角山;近观造型又象龙头,所以又叫龙头山。此山海拔1644米,垂直高度近70米。其...

乌兰察布卓资雷山仙湖

雷山仙湖即雷山水库,属人工水库,主要用于养鱼、泄洪和灌溉。因海拔高、水面大,似高山明镜,也是当地人心目中的生命之源,故此得名。该湖位于红召乡东河子境内,是全县最大的水面,总库容1420立方米,四周群山...

化德东湖公园

东湖公园位于化德县污水处理厂的下游,在原十三水库工程的基础上修建而成,公园依据自然地形,通过拦截城镇雨水和经处理的城镇污水,水域面积已达到23万平方米。绿绿的丛林、碧蓝的湖面,戏水的鹅鸭,2600多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