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县中心阁

东方晴3年前 (2022-12-24)文化古迹228

中心阁又名四牌楼,位于濮阳老城十字街。该建筑高8.6米,6.6米见方,占地面积43.56平方米,为木石结构,呈方形,四角以石柱支撑阁顶。阁顶以全木构成,扣榫严紧,四角各有斗拱相托,阁檐上挑,上覆琉璃瓦,青光闪烁。顶脊塑八只蹲狮,栩栩如生。四道垂脊各塑龙、凤、鱼、马,呈龙飞凤舞、鱼跃马腾状。四角套兽下垂铜铃,风吹摆动,叮当作响。阁内绘饰图案,雕梁画栋,非常美观。外壁四块额板,雕字如斗,苍劲有力,为书法家刘文选所书。东曰颛顼遗都,西曰澶渊旧郡,南曰河塑保障,北曰北门锁钥,概括了濮阳历史悠久和地理上的重要位置。

历史记载:南面“河朔保障”。据《说文解字》:“朔,凡始之称。”古代把北方作为万物之始,所以北方也称朔方,黄河以北也叫河朔。《宋史兵志》:“河朔地方数千里,连城三十六,民物繁庶,川原坦平,自景德以前,边数有警官,军虽众,罕有成功。”可见,宋以前对黄河以北的军事防务一直是十分重视,而濮阳在黄河北尤占重要位置。濮阳“肘腋大梁,襟带东郡”,“滨河距济介南北之间,”紧靠黄河天险,地处中原,是南北交通要道,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而作为濮阳历史地位象征的中心阁,是研究明清时期木结构古建筑艺术的珍贵实物。

四牌楼为何时所建,多概言明嘉靖年间。嘉靖《开州志》载:“四牌楼坊,在十字街心,东扁宪副,西都宪,南颛顼名都,北汲黯故里,知州龙大有立……”。今《濮阳县志》云:“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兴建中心阁”。嘉靖《开州志》于嘉靖十三年(1534年)由王崇庆主持编修,十月书成。龙大有作知州是在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并在城内修建明道书院,而言嘉靖二十六年建阁更晚于旧志,且当时州为李一元,非龙大有。四牌楼究竟建于何时,还须考证。至于四牌楼四面额版题字,嘉靖《开州志》虽言不清,然曰南为“颛顼名都”,尔后何时何人更名东为“颛顼遗都”?因涉及颛顼帝都方位,不可忽略,还望专家学者考证。

有关故事:

中心阁的四面门楣各雕的四个大字,东面“颛顼遣都”是指濮阳市老城区东南的高城,曾是上古帝王颛顼的都城,西面“澶渊旧郡”是说濮阳城是宋澶渊郡旧治,澶渊在其西南。北面“北门锁钥”是寇准的话。寇准是北宋一名众所周知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对巩固北宋政权,对发展社会生产做出过重大贡献。后来他曾镇守北宋的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北宋改大名为北京)。一次,有人问他:“相公望重,何以不在中书?”寇准回答说:“皇上以朝廷无事,北门锁钥,非准不可。”是说,镇守大名是关系国家安危的重任。当时濮阳属大名府辖。“北门锁钥”原意掌管北门的钥匙,后指北方重镇。


相关文章

台前八里庙治黄碑刻

2000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考证,明朝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黄河在新乡八柳树决口,洪水直冲张秋镇,沙湾一带运河河道被冲毁,南北漕运的大动脉失去了作用,朝廷先后派工部侍郎王...

南乐彩塑小镇西五楼

彩塑小镇西五楼,充分发掘传统面塑手工艺文化,打造特色小镇,以此吸引游客,带动乡村旅游等产业的发展。地址:南乐县韩张镇西五楼村。...

濮阳毛楼生态旅游区

毛楼位于范县辛庄乡,地界豫鲁两省,南临黄河,北依大堤,景象壮观,自然风光秀明。唐宋明清属濮州,为古雷泽地,尧舜多活动这一带,有古迹丹朱墓、偃朱城和毛岗烈士陵园。范境自古多水患,此地尤甚。1962年该村...

濮阳郑板桥纪念馆

郑板桥纪念馆在河南省范县辛庄乡毛楼村。郑板桥是清朝中叶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扬州八怪”之一,曾在范县任知县5年。他离开范县数年后仍不忘范县人民,曾作诗一首:“范县民情有古风,一团和蔼又包容,...

南乐西邵乡李崇疃千年古杏林

西邵乡李崇疃千年古杏林,位于南乐县西邵乡李崇疃村。西邵红杏历史悠久,史载西邵红杏种植始于宋朝,迄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目前,存活百年以上的古杏树约100余棵,“西邵红杏”是南乐县第一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

南乐休闲小镇睢庄

休闲小镇睢庄,背靠滨河公园,积极发展绿色农产品。地址:南乐县近德固乡睢庄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