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漳水镜庄风景区

东方晴2年前 (2023-02-06)景区景点78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古隆中景区组成部分。位于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城南。是东汉末年名士司马徽隐居地,因司马徽雅号“水镜先生”而得名。当年刘备马跃檀溪,司马徽向他推荐“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由此引出“三顾茅庐”“隆中对”等故事,是三国文化旅游热线源头。水镜庄面积60公顷,景点50余处(点),历史文化与山水自然景观相得益彰。

水镜庄,位于南漳县城南500米处,前带蛮河水,后依玉溪山。刀削石壁之间有一岩洞,相传一白马常出入洞内,上古叫“白马洞”。东汉末年,名士司马徽为避北方战乱而南迁于此,雅号“水镜先生”,“水镜庄”由是得名。水镜庄现已被列为国家级隆中风景区的主要景点,也是古三国旅游热线。

水镜庄,著名的三国名胜,位于县城南0.5公里处,北临蛮河,南靠玉溪山。东汉末年名土司马徽曾在此隐居.因司马徽又称水镜先生,山庄因此而称水镜庄。庄前立有石碑,上 书“汉水镜栖隐处”,为清乾隆七年(1742年)南漳知县徐彦所树。石碑左侧为“荐贤堂”,两进平房,中隔小院,每进三间,建筑庄重古朴,占地约300多平方米。传说刘备马跃檀溪、襄阳脱难后逃至南漳,在水镜庄与司马徽相遇,司马徽荐诸葛亮、庞统与刘备,继而发生了三顾茅庐的故事。

刘备在襄阳遇险,马跃檀溪逃到南漳,拜问天下豪杰司马徽,司马徽告日“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于是产生了“三顾茅庐”、“隆中对”等故事。三国鼎立,更使司马徽名昭千古。为怀念司马徽,后人建起了“水镜庄”纪念胜地。

水镜庄内,多是亭阁式建筑,飞檐凌空,气宇轩昂,金窗修户,朱梁画栋。司马徽、庞德公和学生诸葛亮、徐庶、庞统玉石塑像惟妙惟肖。半山腰的“头天门”、“二天门”,拾级而上如登云梯。庄正门前一座荐贤桥飞跨蛮河,过客漫步逍遥之极,别有情调荡漾心头。

近年来,南漳县委、县政府多方筹措资金,先后对水镜庄景区内7大工程、11个项目进行了全面开发与改造,使其提高品位,增强吸引力。主要景观有:草庐、水镜遗址、司马徽故事碑廊、水镜祠、幽居斋、善福洞、文笔峰、将军亭、禹王洞、老虎洞、藏龙洞、神迷谷、桃花流水、玉屏飞瀑等。加之丰富的水域和郁郁葱葱的植被,是海内外游客青睐的旅游胜地。南漳县委、县政府已确立了“以三国文化旅游为龙头”的战略目标,深度挖掘三国文化内涵,扩大景区范围,抓好系列配套开发,使其与三国旅游线的隆中——承恩寺——鹿门寺——当阳玉泉寺——古荆州等串线联网。

司马徽,系东汉末年襄阳城南学业堂经学大师,对学子们知之甚深,以知人荐贤(向刘备推荐伏龙、凤雏)名扬古今中外,号称“水镜先生”。司马徽原住襄阳东门外,与庞德公为邻。旧时地方志有他的住址。但不知何时迁往南漳水镜庄。

司马徽隐居的水镜庄距南漳县城一里许,南傍玉溪山,北临蛮河。水镜庄前立有“汉水镜栖隐处”石碑。左侧有荐贤堂,两进平房,中隔小院,每进3间,古朴庄重。玉溪山孤峰高耸,绿树成荫。山北麓之石壁,犹如刀削,有“三里石壁长廊”之称。壁中有巨洞,深30米,高8米,宽8米,昔传有白马出洞,故名白马洞。洞中建有水镜祠。庄后有两径通白马洞。一条沿头天门上山,过石拱桥再登台阶,至二天门。在此仰望,灌木如云,石壁欲倾。沿石壁向西凿有横道,外侧筑有城墙。出横道即至会仙门,再10余步,即入白马洞。另一条路在头天门之西,经过水镜祠门楼,上有“水镜庄”3字。两侧对联为“彝水环绕,明镜高悬”。进水镜祠门楼,亦达会仙门。水镜祠为两层,飞檐临空。祠前石洞前厅,明亮、幽静,壁刻有“洞天福地”4字。据传水镜先生常在此弈棋、弹琴。玉溪山顶海拔263米,登山四望,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水镜庄向为游览胜地,骚人墨客题吟颇多。清代罗梦元《白马洞怀古》一诗中有“云中汉水斜阳尽,槛外秦山暮雨来”之句,颇耐人寻味。



相关文章

南漳漳河源景区

漳河源景区位于南漳县薛坪镇西南部,距薛坪政府所在地29公里,总面积约60平方公里,是湖北省荆山生态旅游区景区之一,主要景点有大鱼泉河溶洞、山羊洞、瀑布、古宅(陈家老屋)。大鱼泉河溶洞分水、陆、空三层,...

谷城南河风景区

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谷城县城西南23公里处,与大薤山国家森林公园毗邻相连。因1980年南河水电站建成后形成的高峡平湖景观类似长江三峡而得名。由“小三峡”景区、五龙山景区、香炉石景区、温泉娱乐区、白...

谷城大薤山风景区

大薤山风景区位于谷城县城西南40千米处。国家3A级景区、国家森林公园、省级旅游度假区,素有“中国南避暑山庄”之称,是闻名遐迩的避暑胜地、度假天堂。核心景区面积3.2平方千米,主要特点是山奇峰峻、林海苍...

襄阳烈士陵园

襄阳烈士陵园位于襄阳城南羊祜山。为纪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历次革命战争中为鄂西北人民解放事业英勇牺牲的烈士修建。1950年筹建,1951 年竣工,1973 年秋在原塔址重建新塔,1975 年竣工。塔高...

枣阳宋代枣阳故城址

宋代枣阳故城址,位于北城辖区内,城址处于一高台地上,东缘尚存部分夯土城垣,长约100米,宽约15米,厚0.5—2米不等;城西护城河保存尚好。枣阳县城筑于南宋,初为土城,明正德七年(1512年)创砖城(...

枣阳南乡遗址

南乡遗址位于琚湾镇芦坡村,为新石器时期周代遗址。地处滚河北岸的土岗上,北高南低。南北长400米,东西宽200米,面积约8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3米。采集遗物均为陶片,陶质有泥质陶、夹砂陶,陶色主要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