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修复

东方晴2年前 (2023-02-09)书画170

油画修复原则和基本修复流程

修复前的鉴定:首先对作品做一个修复之前的详细检验,检验之过程可分成四个方面来进行:

一、作品考证

了解作者和创作年代,寻找有关画家的相关资讯与绘画特质,如画家惯用的材料、色彩、笔触、创作风格、创作理念与美学观点等。这种调查,可以让修复师与作品建立更深一层的认识,在进行修复时才能更准确掌握到作品原始的创作面貌。

二、状态评估

首先要确定绘画的技法是油画还是胶彩画,记录作品的尺寸大小、主题、画家签名、完成日期、内框和外框的收存状况等,记录了这些基本情况后再进行深入的分析。

1、基底物:分辨基底物使用的材料是亚麻、黄麻、大麻、棉布、混合纤维、木板或纤维板;固定的方式是用钉了或钉枪的钉针;保存状况有无破损、氧化腐蚀、潮湿霉化、微生物或昆虫等侵害的现象;是否经过前人的修补,其修补的方式与应用的粘着剂为何物。

2、基底物“涂底”:了解基底物“涂底”的颜色,基底物有无分离、浮起、龟裂、剥落或微生物等侵害现象。

3、绘画层:分析颜料使用的粘着剂;所涂绘画层的厚与薄;色调是属于明色、灰色还是暗色调;所用色技法是透明画法或不透明画法;笔触细腻或粗糙;绘画层是否龟裂,是局部还是全面龟裂,裂纹的深浅如何,是否开始产生剥落现象;颜色层表面是否出现水泡等。对这些因素的程度进行评话和分析。

4、保护层:先辨别是否有涂保护层,是全面或局部,涂的次数,厚薄。仔细分辨透明颜色与凡尼斯层的颜色是否有病变坏或微生物的侵害。

三、实验室的诊断

1、紫外线照射:紫外线照射可以透视到保护层与绘画层内部,当这种紫外线光照射在作品表层时会呈现出蓝紫色的折射光,利用这种折射光,可以判断绘画层的化学反应,保护层的病变状况。

2、红外线:它的辐射原理如同X光线的辐射,只是它的辐射功能没有像X光线那么强烈,不过它的透视范围远超过紫外线照射,可以达到基底物的涂底层与素描层,因此可以提供修复师相当正确的资料。

四、拍照存档

艺术作品修复之前与修复之后,都有判若两画的感觉。所以在修复之前一定要先拍照片存档,作为日后比对的见证。此外,在修复的过程中时常需要作品照片的原貌作为辅助,来掌握整神作品的色彩、构图等重点。拍照的重点包括作品完整的正、背面,内、外框,再应用微距镜头以分割的方式做局部特写的拍照。

一、新画布的准备

选用颗粒细腻,均匀的上等麻布,把画布绷在比原画布每边大10-20厘米的画框上。绷布时一定要保持距离相等的直线,这样绷画布不会造成力量的不平衡。而后用水喷湿画布,待画布干了以后,用手在画布上磨搓,画布再绷紧。如此反复进行三到四遍,才不会产生新旧画布的不协调,并增加附着力。

二、旧画的准备

1、内外框的拆除与清理:内外框拆除决不可以任意用力,拆除时一定要相当的小心谨慎,以免伤害到绘画层与基底物,用吸尘器轻轻将表层的灰尘吸干净,或是应用笔毛很细的排刷也可以,进行这些工作时一定要轻柔、细心。

2、拉平画布:用无酸牛皮纸将画贴在木框上。贴好边的画面,为避免在拉平过程中产生剥落现象,需在画面上贴满棉纱纸,而后在贴满绵纱纸的画面四周再贴上牛皮纸。裱好后的旧布会在阴干的过程中被四边的张力自然绷紧拉平。

3、旧画背面清洁:当旧画裱过棉纱纸以后就可以将作品反转到背面,进行背面的清洁工作。一般的旧作品保存的时间相当长久,会有许多灰尘、微菌、虫卵附着在背面表层,要彻底清理,否则将影响移植后粘着效果。

一、清洗画面

在调制清洁溶剂时,首先必须分辨溶剂的强度,有许多溶剂在使用以后,将严重破坏作品所使用的材料,有时甚至侵蚀作品的涂底层,使涂底层的质地变软,比如醋酸、氨、丁酸胺等都不宜使用。一般常用的溶剂有:绘画用白酒精、纯松节油、酒精、丙酮、苯、二甲苯等,有许多溶剂是可以混合为二种、三种甚至四种一起使用,而每一种溶剂都有它的特性与溶解功能,这完全要视作品的材料污染程度与承受程度而定。但无论是何种方式,最基本的是修复师事先一定要先在作品的一角实验溶剂的清洁功能,确定没有问题以后才能使用,这样才不至于对作品造成遗憾的伤害。清洁的过程是将调制好的溶剂用棉花沾起涂在作品表层并轻轻擦,逐渐可以发现棉花因感染到凡尼斯层或灰尘变成暗黄色,一般是直到棉花已不再沾染任何污点,大致就可确定已经干净,同时决不可伤及颜料。清洁工作的成功与否,完全是看修复的个人经验与判断。

二、填补白浆

如果作品的表层因为龟裂剥落或破损过于严重,产生许多凹陷的空白处,就要进行白浆填补,使其回复平整的表层。应用的材料先取适量水性的动物胶,用隔水加热的方法加热,逐渐加入少许的蜂蜜、酚与熟石灰,将加热后的白浆涂在凹陷空白处并塑造与周围相应的笔触。填好白浆处呈白色。

三、补色

补色的工作曾经引起许多艺术家与学术家的争议,因为补色无疑是出自修复师之手,因此有人认为这样会破坏原画的美学价值。相对的,也有人认为这样可以称补作品受损的瑕癖。在决定进行补色时,先要进行对颜色层的分析,确实做到还原的效果,补色使用的材料,应采用优质的水彩,这种水彩应用便利而无冒险性,因为可以随时应水洗涤。底色干后,上凡尼斯(保护光油)而后上修复专用油彩,这种油彩可以轻易的用松节油去除。补色处原则上应比四周色淡一度,以便日后辨别。所有添补处日后可轻松去除。经过以上一系列的工作一幅破旧作品就基本修复了,至于装框等工作可根据作品内容和个人爱好而定。

使油画长期保存应当是收藏者的主要任务,要查明损坏原因并加以排除,从而保证尽最大限度延长一幅作品的寿命。


相关文章

油画工具

炭条。炭精棒与木炭条都适于在画布或木板上画素描。木炭条的性能更好,因为它的印痕较轻,更容易擦掉,用起来较为灵活。炭精棒能留下很重的线条,使轮廓线较为明确。炭笔。线条较细,更适于画细部。有人不主张用铅笔...

油画主要影响

油画的流派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以客观的再现为主的创造性作品;第二类是以主观表现为主的创造性作品。在第一类中如文艺复兴后出现的巴洛克、洛克克、古典主义、学院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写实主义、照相写实主...

油画历史

油画的前身是15世纪以前欧洲绘画中的蛋彩画,后经尼德兰画家扬·凡·艾克(1385年-1441年) 对绘画材料等加以改良后发扬光大。近代油画多用亚麻子油调和颜料,在经过处理的布或木板上作画,因为油画颜料...

中国油画简介

清朝康熙年间,传教士郎世宁、潘庭章、艾启蒙等以绘画供奉内廷,从而把西方的油画技法带入了皇宫;雍正、乾隆年间,宫廷的包衣(满语即奴仆)受命于皇上,向传教士学习油画,但并未留下一些痕迹。清代,广州十三行成...

油画简介

油画(an oil painting;a painting in oils)是以用快干性的植物油(亚麻仁油、罂粟油、核桃油等)调和颜料,在画布(亚麻布)、纸板或木板上进行制作的一个画种。作画时使用的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