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鸣越剧团
上海越剧团队。1953年由陆锦娟在上海创建,并任团长。1954年至1955年间,晨光、光明越剧团先后解散,部分主要演员加盟“飞鸣”。1958年7月,剧团交虹口区管理。由陆锦娟、沈爱莲、何笑笑先后任团长,全团在编47人,在当时属于中型越剧团。至1971年底正式解体。其中陆锦娟、潘祖德、陈必华三人被列入《中国越剧大典》名人卷。
为上海虹口区中型越剧团队,以小生陆锦娟、花旦李蓉芳为主,演绎越剧传统剧目和现代剧。
挂牌的主要演员
小生陆锦娟,花旦李蓉芳,老生沈爱莲、胡凤英,小丑何笑笑,大花脸吕胜奎等。
主要业务人员
编剧盛燮、李惠康、肖维璋、陈芎,导演袁浩,作曲潘祖德(伟异),舞美设计陈必华,技导叶琴芳、孙江林等。
演出剧目
传统剧目有:《啼笑因缘》、《三请樊梨花》(即《薛丁山与樊梨花》)、《王十朋》、《何文秀》、《墙头马上》、《荔枝换绛桃》、《天仙配》、《牛郎织女》、《双珠凤》、《灵堂成亲》、《鲛绡泪》、《卧薪尝胆》、《拦轿闹婚》、《蝶林遇仙记》、《团圆恨》、《闹地府》、《折红梅(即红梅阁)》、《彩楼记》、《三难新郎》、《双狮图》、《凄凉辽宫月》、《绿牡丹》、《和合二仙》、《龙凤呈祥》、《哪吒》、《郑成功》、《西厢记》、《梁山伯与祝英台》、《孟丽君》、《珍珠塔》、《唐伯虎》、《风雨旗》、《卖油郎》、《惜分飞》、《龙女牧羊》、《麒麟带》、《双胞奇缘》、《生死恨》、《智审泥神》、《焚衣冠》、《玉蜻蜓》、《红楼梦》、《二堂放子》、《断桥》、《三女抢板》、《席方平》、《火中莲》、《秀才磨豆腐》、《周仁献嫂》、《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凄凉辽宫月》、《真假太子》、《谢瑶环》、《钱笃笤》、《相思树》、《李三娘》、《蝴蝶杯》、《水仙花》等。
现代戏剧目有:《八一风暴》、《琼花》、《水晶洞》、《红与黑》、《南方烈火》、《霓虹灯下的哨兵》、《祝你健康(即千万不要忘记)》、《摩雅傣》(即《依莱汗》)、《年青的一代》、《豹子湾战斗》、《日出》、《恨海》、《雷锋》、《南海长城》、《山花烂熳》、《嘉陵怒涛》、《亮眼哥》、《妇女委员》、《椰林怒火》、《废水取宝》、《社长的女儿》等。
共有剧目近80个(注:《中国越剧大典》记载为60余个,据目前网络公布资料来看,不止这个数)。其中《啼笑因缘》影响最大,陆锦娟也因此成名。根据关汉卿所作《魔合罗》改编的《智审泥神》一剧,被选拔参加上海市1959年戏剧戏曲会演(是1959年上海戏剧汇演时唯一的越剧参赛剧目)受到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