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观音文化苑

东方晴5年前 (2021-02-18)景区景点211

  西樵山南海观音文化苑坐落于西樵山大仙峰顶,海拔二百九十米,占地约两百万平方米,景区主要由牌坊、影壁、法像等组成。景区左右分别为双马峰和马鞍峰,背枕西樵最高峰大仙峰,俯瞰大仙峰,完全符合“左青龙蜿蜒,右白虎驯伏,背玄武垂头、前朱雀翔舞”之最佳吉穴之势。

  整个景区呈金字塔型,最高处的南海观音铜像高为61.9米,寓意观音成道于6月19日之意,是世界上最高的观音座像。法像为坐姿,顶有宝珠天冠,项有圆光,弯眉朱唇,眼似双星,目光微俯,披天衣,挂璎珞,带项饰,着罗裙,慈眉善目地稳坐在莲花台上,广视众生,显现安详凝重,救苦救难的慈悲法相。观音法相莲花座直径36米,外部镶嵌上下三层共66片莲花瓣。法座内部是蔚为壮观的五层大厅,陈列众多的观音文化艺术品及功德林等。莲花座四面环水,有四桥通达,寓意四方净土,八方德水,四边皆道之佛境。

  根据民间传说,每年立春过后就开始“闹春荒”,许多人家米袋告急,钱袋空空。传说有一年大旱,百姓几乎颗粒无收。年后,家家户户开始断粮停炊。就在百姓饥寒交迫之际,正月二十六日,西樵山来了一位美丽的女子。她背着一个不大的米袋和钱袋,逐家逐户派米、派钱,救济百姓。百姓觉得十分奇怪,美丽女子的米袋和钱袋并不大,里面的米和钱却源源不断。救济完百姓后,已经是黄昏十分。女子面带微笑,向山上村民告别,翩然上天远去。彩霞万道,灿烂光明。眨眼间,女子变成一位祥和的菩萨合掌微笑。大家都惊讶极了,才明白这名美丽的女子是观音菩萨的化身,连忙向远去的观音菩萨拜谢。
  自那以后,每逢观音开库日,西樵百姓都会去参拜观音菩萨,寄托一种心愿,祈祷新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丰衣足食。

相关文章

佛山孔庙

佛山孔庙在市区祖庙路祖庙大院内,旧称尊孔会。是清末宣统三年(1901)本地一批尊孔士绅集资所建,属小型纪念性建筑物和尊孔活动场所,而并无依照一般文庙之制。原建筑包括孔圣殿、招待室、治事室、小亭以及荷池...

佛山祖庙

佛山祖庙位于禅城区祖庙路21号,又名“北帝庙”、“灵应祠”,其占地面积约为2.55万平方米,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元末毁于大火,明洪武五年(1372年)重建。此后又经历20多次重修扩...

佛山梁园

梁园是佛山梁氏宅园的总称,主要由“十二石斋”、“群星草堂”、“汾江草庐”、“寒香馆”等不同地点的多个群体组成,规模宏大,主体位于松风路先锋古道。梁园由当地诗书画名家梁蔼如、梁九章、梁九华及梁九图叔侄四...

廖家围建筑群

廖家围建筑群是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5年)廖氏家族所建的大型庄宅。位于原石湾镇中窑地段(今建国路建国二巷一带),庄宅建成后均建有围墙,故名。现仅存建国二巷(原称廖巷)2—4号,一列三间,保存完...

佛山通济桥

通济桥在佛山有着悠久的历史意义,是佛山最早兴建的第一座大木桥,据专家考证,该桥早期由乡民集资修建的木质人行桥。通济桥横跨洛水河,北连金鱼街,始建于明代,分别于嘉靖38年(1559年)、隆庆2年(156...

佛山鸿胜馆

佛山鸿胜馆创办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原称佛山蔡李佛武馆。光绪初年,由蔡李佛拳创始人陈享的得意弟子张炎接任馆主,改称鸿胜馆。鸿胜馆从成立到1949年闭馆的98年来,培育了陈盛、雷灿、黄宽、李恩、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