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平城善化寺

东方晴4年前 (2021-12-12)文化古迹225

善化寺,俗称南寺,位于古都大同古城内南隅,是开元年间(713-742)唐玄宗那场“造寺运动”的遗物,初称开元寺,五代后晋初,更名为大普恩寺。辽末保大二年(1122),金兵攻打西京大同时,寺内大部分建筑毁于兵火。金初,圆满大师主持重修,由天会六年(1128)至皇统三年(1143)凡十五年始成。据元史记载,至元二十二年(1285),元世祖忽必烈“集诸路僧四万于西京普恩寺,作资戒会七日夜”,可见大普恩寺的规模之大。明洪武五年(1372)大将军徐达缩筑大同城时,大普恩寺山门及其以南部分被南城墙所压占。明宣德三年(1421)大用和尚再次主持修缮,明正统十年(1445)明英宗赐名“善化寺”,沿用至今。寺内主要建筑沿中轴线由南往北,渐次为天王殿、三圣殿、大雄宝殿,东、西垛殿,文殊阁、普贤阁左右对称分布。寺院建筑高低错落,主次分明,殿宇高大,院落开阔,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为完整的辽金寺院。

善化寺俗称南寺。位于大同市平城区南寺街9号。坐北朝南,南北长209米,东西宽251.4,占地面积52543平方米。据庙碑记载:始建于唐开元年间,称开元寺。五代后晋更名大普恩寺。金代圆满和尚主持重修重建。正统十年(1445)明英宗赐名善化寺,一直沿用至今。寺院中轴线布列天王殿(山门)、三圣殿和大雄宝殿,东侧有东配殿、东垛殿,西侧有西配殿、普贤阁及西垛殿。除天王殿(山门)、三圣殿、大雄宝殿和普贤阁为辽金建筑外,其余两侧配殿和钟鼓楼为明清时期建筑。寺内保存金代塑像34尊,清代壁画190平方米。明代塑像9尊,金碑2通,明清重修碑3通。现为大同市古建筑文物保管所办公所在地。1961年3月4日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文章

阳高云林寺

云林寺即为云林禅寺之简称,俗称“西大寺”,由明代前期帝王敕建。坐落在阳高城内西门南侧。到崇祯初年已经年久失修,阳和居士李馨从崇祯九年(1349)开始捐资助修西大寺,中轴线上的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

大同桑干河

桑干河,《水经注》称“㶟水”,其上游有恢河、源子河两条河流,主流恢河发源于宁武县管涔山分水岭村,源子河发源于左云县截口山,两河在朔州市朔城区马邑村汇合后称桑干河,后接纳黄水河、大峪河、鹅毛口河、浑河、...

左云县历史文化名城

  2009年12月,左云县城被确定为山西省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古县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北起北门街,南至东巷、西巷,西起榆树巷、西街、廖家巷,东至府街、东巷,面积约61.2公顷,其中核心保护区面积约...

灵丘桃花溶洞风景区

桃花溶洞位于灵丘县桃花溶洞景区桃花山海拔1900米处,桃花山地处太白巍山南麓,海拔近2000米,山势逶迤,草木葱郁,因每年春季满山遍开山桃花而得名。春天桃花烂漫,夏季绿树成荫,秋天满山灌木红黄相间,层...

天镇保平堡

    保平堡是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修筑,周长一里七分。城墙高3.6丈。筑有东门。东门高5米,宽3米,进深11米,砖券门洞,门有石额“镇云”。此堡堡址海拔1255米,占地4...

天镇盘山石窟

   盘山原名叫四里岗,距县城东南8里许。清朝乾隆年间,知县张坊等文人雅士到这里敬香踏青,见山势如龙蟠吐珠,起名盘山。    山坳如盆,水草丰茂,并有一小泉流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