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南郊高山堡

东方晴3年前 (2021-12-14)文化古迹248

高山堡位于大同市南郊区高山镇高山村,现镇治就设在村西北处。高山曾为明代军事要冲,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曾在此置高山卫,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徙于阳和卫内,天顺六年(1462年)还治于此,筑高山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改建,万历十年(1582年)包砖,是明朝军事卫所制下的地方二级机构所在地。也是明九边大同镇13卫之一。

明朝军事建制,设在地方统率军队的部门分为都指挥使司(亦称都司)、卫、所三级。都司置指挥使,为地方统兵长官。卫由卫指挥使率领,辖5个千户所,共5600人;千户所由千户率领,辖10个百户所,共1120人,百户所由百户带领,辖2个总旗,共112人;总旗辖5个小旗,共50人;小旗10人。这样说来,在明代,高山卫曾经统领5000余人的大军,规模着实可观。

清代除顺治初年姜襄兵变外,大同已无战事。清顺治年废卫为堡,称高山堡,亦称高山城。顺治九年,高山城内官兵201员,其中守备1员,守兵200员。此后,高山逐渐沦落为一小集镇,为左云县所辖。因其位置位于大同与左云中间,因而也成为大同与左云间的中转站。高山堡已不再具有军事意义和政治色彩,而逐渐演化为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商业集镇。从清代到民国,高山堡扮演着集镇的角色。细心查找的话,现在还可以找到有着清代特征的砖雕墙壁。从城堡东门沿着老街道向西行走,依稀可见两边商业店铺的样式来。到民国后期,高山堡已经成为一般村落。



相关文章

大同杨家窑村特色农牧业文旅体验园

塔山脚下,被誉为“塞北第一村”的杨家窑村,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农、牧、工、旅一体化为发展思路,投资3亿元建起的大同特色农牧业文旅体验园,不仅是村民幸福生活的“家园”,同时也是体验采摘者的“果园”...

大同吕家大院

吕家大院位于大同县杜庄乡落阵营村同浑公路旁,距京大高速公路西谷庄出口10公里。据考,吕家大院落的大规模兴建始于塘中举之后,距今约有150多年历史。吕塘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5)中举,后任石膏井盐提举...

广灵圣佛寺

圣佛寺位于广灵县南14公里的圣佛林山中,始建于金章宗泰和年间,明嘉靖四十二年大修,清代多次重修,寺内计有各类殿宇120余间,是广灵有历史记载规模最大的佛寺。但由于历史原因,于1967年被毁,现存寺基址...

浑源龙峪沟

龙峪沟又名小峪沟,位于闻名的北岳恒山西约30公里处,座落在裴村乡南部。这里地域辽阔,植被茂盛,境内有高耸的奇峰,如黛的绝壁,幽深的流泉,芳香的百花;有早春的冰雪,盛夏的云雾,深秋的红叶。内辖罗框、张旺...

大同平城帝君庙

帝君庙位于大同市平城区帝君庙街4号,坐北朝南,东西宽36米,南北长40米,占地面积1440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大殿为明代遗构,中轴线有山门、大殿、藏书楼。山门两侧有钟、鼓楼,大殿两侧为东西配殿,...

大同代藩九王墓

代藩九王墓,位于平城区白登山街道东坟村北约200米处。明代贵族墓地。分布面积约26平方米。《中国文物地图集•山西分册》记载:“1994年清理代简王朱桂五世嫡孙代懿王朱俊杖墓1座。为砖砌单室墓,坐北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