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城阳渠永福寺

东方晴4年前 (2021-12-29)文化古迹317

永福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交城县城东五里阳渠村中心。寺创建于隋代开皇二年(582年),时有高僧大德住持,在交城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寺,元代前名永福院,自明代始称永福寺。

永福寺占地十亩有余,建筑面积2250平方米。寺之主体建筑座北朝南,纵向两进院落,纵轴对称,布局宏大严谨。南端,山门位居正中,钟楼居其东,鼓楼居其西,同建于高1.5米的月台之上,有垂带踏垛可登,气派雄伟。山门一线建筑通宽35米,高低错落,掩映于千年古槐之中,幽静典雅,宛若仙境。山门即为天王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歇山顶布瓦覆面,施五踩单昂斗栱。明间檐下高悬“永福寺”横匾,乃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九月阖村所立。字体行楷,采用阳刻技法,金光灿灿,殿之左、右各有边门之设,以成佛教“三门”之数,称“三解脱门”。边门建造精致,瓦作烧造工艺独特,透雕技术炉火纯青,陶制执壶、茶盏、仙桃、西瓜、棋局、古筝高居正脊,一改传统脊饰之呆板现象,充分显示了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既可减小风力荷载对脊饰的影响,又使原本厚重的屋顶显得轻盈别致。木雕雀替,巧夺天工,令人驻足观赏。钟、鼓二楼皆为两层建筑,下层通体砖砌,朴素自然,墙顶饰冰盘檐,上承砖雕围栏,串串熟透了的葡萄粒大饱满,叶蔓缠绕,疏朗秀气。上层木构,四柱支撑歇山式屋顶,出檐深远,翼角高挑,展翅欲飞。

前院古柏苍翠,环境雅致。大雄宝殿雄居坎位。大雄宝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平面呈方形,布瓦歇山顶。斗栱飞椽,柱有侧角、墙有收分,尽显北方古建粗犷之风格。屋顶举架较小,坡度和缓,呈现明代古建特征。为利香客通行,于后墙正中开门,口面方形,木制板门,古老沧桑,铸铁铺首面目狰狞,四十八枚六瓣莲花形门钉分四行横列,寓意“事事顺达”。前院建有东、西厢房各十二间,布瓦硬山顶。东为僧舍、香积、库厨,西为禅室、云会堂。

大雄宝殿两侧各有掖门通行。三教堂端座纵轴线之最北端,面阔三间,开间较大,前有廊、施斗栱飞椽,高度为全寺之冠,内祀释、道、儒三教祖塑像,这是历史发展到明、清之际,三教合流的具体表现。其东偏殿为圣母庙,西偏殿为文昌宫。东配殿为伽蓝殿,西配殿为地藏殿,均为大式硬山顶建筑,面阔五间,墀头砖雕,精美绝伦。

山门前广场宽阔,每年农历陆月廿四酬神演戏之时亦作戏场之用。最南端建有倒座戏台,条石构筑,高一人有余。梁架结构独具匠心,设计精巧,台口部分为歇山顶,其余部分为悬山顶,乃古代建筑之特例。戏台建筑整体造型矫健雄伟。台口两侧筑有“一字形”砖雕影壁,雕饰内容丰富。壁心正中阳刻“奏假”二字,类似于今日之“此故事纯属虚构”之意。戏台内壁白墙上保存有清光绪重建后至民国间历年庙会演出题字,记载演出时间、剧团、剧目名称,演出人员花名等信息,是研究晋剧及其它地方戏曲发展史的重要资料。


相关文章

汾阳冯玉祥双亲墓

冯玉祥双亲墓位于汾阳市峪道河镇赵庄村北约15米。据《古镇新貌》载,1931年秋,冯玉祥将军将其父母的遗骨从河北保定郊外迁葬至此。墓地南北长约150米,东西宽约20米,分布面积约3000平方米。墓地中部...

交口山神峪千佛洞

山神峪千佛洞位于吕梁市交口县城西20公里山神峪村。此地吕梁山脉纵横交错,林木茂密,山峪深遂。相传古时有位白须老者居此,出入隐现,人莫能测,乡人誉为山神,地名因之。峪西侧山崖下,凿有石洞一区,洞内石壁满...

庞泉沟果老峰水上乐园

  庞泉沟果老峰水上乐园位于交城县会立乡中庄村境内,地处关帝山腹部文峪河中上游的果老峰景区,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庞泉沟毗邻为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水上乐园,国内最大的大喇叭,全球水上乐园面积最大的人造海啸海...

汾阳报恩寺

报恩寺,俗称姑姑寺,姑姑庙。位于汾阳市太和桥街道办事处鼓楼北社区豆腐巷北口。创建年代不详,依现存建筑风格判断为正殿为元代遗构,其余为明代建筑。该寺坐北朝南,一进院布局,东西长34.1米,南北宽24.7...

交城清代十景-汾阳晚照

据康熙四十八年、光绪八年版本之《交城县志》均载有十景之谓。城南三公里,有西汾阳村。村东有惠众寺,创建于宋代雍熙四年。建筑雄伟,松柏掩映,每逢谷雨时节,日落西山,大地暮临,然而,由西山凹豁处,一线阳光斜...

岚县秀容古城遗址

秀容古城遗址 位于东村镇古城村、西村。城址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1.25千米,南北宽1千米,占地面积125万平方米。城址始建于汉高祖三年(前204),北魏明元帝永兴二年(410),秀容部帅尔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