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邑太清宫遗址

东方晴3年前 (2023-01-03)文化古迹152

  太清宫遗址又名隐山遗址,位于鹿邑县城东5公里的太清宫镇西北隅,东距太极殿约300米,濑乡沟从遗址东北部发源向东南流入急三道河。遗址东西宽140米,南北长147米,高2米。1963年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光绪版《鹿邑县志》记载:“有隐山,相传陈抟炼丹处。”注曰:“《许志》云,高数丈,广袤可六七亩,巑岏起伏,望之常有云气。"据1 9 76年周口地区文物普查队调查当地人,遗址于建国前尚高四五丈,上面绿树成荫,在太阳的照耀下云蒸霞蔚,上午12点时,于云雾缭绕的密林中,可以看到天上的星斗闪烁。遗址上建有老子庙,庙于建国前毁废。据鹿邑县末代道教全真教龙门派掌门吴洪初道长(已故)介绍,隐山遗址为商代厉国宫殿区,秦并天下以后,厉国降为厉乡(濑乡,古代厉、赖、濑同音),宋初为道教高真陈抟的炼丹处(因陈抟家在附近的陈竹元村,于涡水之滨遇仙得道),明代为张三丰的修炼处。

  1966年,当地村民把隆起部分削岗填洼,故今遗址变得比较低矮和平缓。据考古调查,遗址文化层厚4米以上,陶片、蚌壳堆积甚多,不断出土一些陶器、石器、骨器、玉器、铜镞及铜容器。

  遗址地表散存的陶片以泥质灰陶为主,纹饰以绳纹居多,方格纹次之,多为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之遗物。

  新石器时代可以辩认器形的陶器有杯、鼎、纺轮等。陶杯为泥质灰陶,敞口,带半圆形扁平錾。鼎足素面,火候较差,呈灰红色。石器主要有磨光石斧、石凿、石弹丸。骨器有骨针、骨锥、蚌镰、蚌刀等。

  商代遗物主要有陶罐、陶鬲、大口尊等。罐有二式,一式为泥质灰陶,遍饰绳纹,纹饰混乱,敞口,口沿外折;二式口沿较圆。大口尊有二式,一式饰绳纹,口沿外卷,肩部饰附加堆纹,堆纹上压印绳纹;二式饰绳纹,口沿外翻,肩部饰凸弦纹。陶鬲饰不规则形粗绳纹;口沿外翻,沿上有弦纹三周。另外,发现有方格纹的陶片,此外,还多次出土汉代的铜碗,并且出土数量很大,从几只到几十只不等。玉壁、玉圭也有出土,为商代玉器。铜镞、骨镞,都是新石器时代之物,所出铜碗,据洛阳考古学会会长蒋若士先生考证,为楚汉战争时垓下战场的遗物。因为垓下就在太清宫的隐山之侧(蒋先生的考证结论)。

  太清宫遗址(隐山遗址)的历史延续长(从龙山文化至汉唐),文化层厚达4米以上,内涵丰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关文章

太康谷庄遗址

    谷庄遗址位于太康县城东北马头镇谷庄村东北角300米处,面积约为1.5万平方米。1989年太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北端...

周口支亭寺

  支亭寺,位于扶沟县城西南,占地43亩,建筑面积1655平方米,共有房屋100余间。建于北齐年间、已有1400多年历史,是一座雄伟华丽、气势壮观、金碧辉煌、庄严肃穆的千年古刹。原名芝庭寺、紫亭寺、芝...

太康通满寺遗址(通满寺冢)

      通满寺冢位于太康县城东南13公里的马厂镇西北角后陈行政村与黄庄行政村之间。东西长266米,南北宽139米,2006年周口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n...

太康大崔堌堆遗址

    大崔堌遗址位于太康县城东南25公里的张集乡大崔庄村西100米处,面积约4500平方米。1989年太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项城秣陵古槐

秣陵古槐位于秣陵镇西大街。秣陵古槐高约50米,树干直径2米,冠盖260平方米,《项城县志》记载,为明代万历年间一县令所栽植,(古槐位置在原项城县衙门口)历经400多年,仍枝叶茂盛,葱茏翠绿。古槐老杈中...

西华杜岗会师纪念馆

西华县杜岗会师纪念馆位于西华县城北4公里处的红花镇杜岗行政村,由纪念碑、纪念馆、雕塑群和办公用房、商业用房等四部分组成,其前身为杜岗会师纪念碑,后由中央支援革命老区建设拨付专项资金分期分批建成杜岗会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