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吴棠故居

东方晴2年前 (2023-07-30)文化古迹661

吴棠,字仲宣,号棣号。明光市(原属盱眙)老三界人。生于清嘉庆十八年(1813)。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历任清河、砀山、桃源等县知县、江宁布政使兼署漕运总督、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未任)、闽浙总督、四川总督兼署成都将军,最终成为封疆大吏,官居一品,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人物。

吴棠在滁州市的故居位于南谯北路(原中心街)64—72号,位于老城区的中心地段。原故居东面临街,西至金刚巷,北至盐局巷,南至人民电影院(含电影院),建筑年代当在1872年之前。

抗日战争时期部分建筑被破坏。新中国成立初期,部分建筑进行房改,充作公用或民居。1972、1985年因中心街两次拓宽街道,临街的一些原建筑被拆除。

现在保存完好的七间建筑为新华书店职工宿舍。正房三间,坐西面东,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硬山顶,小砖瓦、抬梁式,五架梁,面阔12米,进深7米。挂落雕花,槅扇窗。正房的南、北各有二间厢房均为抬梁式,三架梁,面阔6米,进深5米。

吴棠故居现仅存7间,为清代晚期抬梁式歇山顶木结构建筑,其院落及建筑均基本保留原有的形态,其作为晚清时期一处名人故居保留至今,在滁州已不可多得,仍具有一定的历史的艺术的和科学的价值。

尤其是故居的主人吴棠,在研究中国近代史上占有一定的位置,保护仅有的故居,为研究吴棠及其家族,将提供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为发展滁州旅游事业将发挥它的作用。


相关文章

滁州清流关

清流关始建于南唐时期(937-950),自“南唐置关,以御北师”,闻名于世,北宋庆历五年欧阳修知滁州时撰写的《丰乐亭记》记载:“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璟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

滁州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

明中都城遗址,位于凤阳县西北部,淮河南岸海拔20米的高地上,东起独山东麓,西接马鞍山西麓,南至老人桥,西南伸出凤凰嘴山南坡,北抵京沪铁路,占地面积约为50平方公里。明洪武二年(1369),太祖朱元璋下...

滁州无梁殿

滁州无梁殿,正名称“玉皇殿”,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琅琊山山腰,与琅琊寺毗连,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156平方米。该殿是供奉玉皇大帝的道教建筑遗存,始建于后周显德年间,后屡有修葺,现存无梁殿建筑明代早期重建...

滁州琅琊寺

琅琊寺,在滁州城西南10华里的琅琊山中,为著名游览胜地。唐大历六年(771年),滁州刺史李幼卿令寺僧法琛建此寺,代宗李豫为该寺命名“宝应寺”。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年)易名为“开化寺”、“开化...

滁州琅琊山摩崖石刻及碑刻

醉翁亭、丰乐亭及琅琊寺现存有400多方(处)摩崖石刻及碑刻,其中唐代摩崖石刻7处,其余均为宋代和明代所刻。唐代7块摩崖石刻,其中3块是五言诗,4块题刻。唐代摩崖石刻在江淮地区不可多见。宋、明、清较为珍...

滁州中共苏皖省委旧址

1939年4月前,中共皖东工委设立在滁县皇甫乡大郭村瓦屋薛庄,同年7月,中共苏皖省委从全椒县马厂迁移至此。1939年11月,中共中原局书记刘少奇一行到达皖东,居住在中共苏皖省委机关所在地滁县皇甫乡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