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的主要分类

东方晴2年前 (2023-01-17)乐器191

小提琴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曾产生了几个著名的学派,主要有:意大利小提琴学派、德国小提琴学派、法比小提琴学派、俄罗斯(前苏联)小提琴学派等。这些小提琴学派的小提琴家对小提琴的发展起到了比较重要的作用。

意大利小提琴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A·科雷利、A·维瓦尔迪、G·塔尔蒂尼、N·帕格尼尼等。其中,科雷利是意大利小提琴学派的奠基人;维瓦尔迪是意大利学派创作小提琴协奏曲的代表人物,他是采用乐队为小提琴伴奏的首创者;塔尔蒂尼的代表作《魔鬼的颤音》,是18世纪小提琴演奏艺术的高峰;帕格尼尼是意大利学派处于衰落时期出现的新的浪漫主义先驱,他的《24首随想曲》一直是小提琴演奏技巧的范本,他所使用的新的旋律技法、大胆的转调、丰富的半音进行、尖锐的和声组合、有特点的节奏音型、多种速度变化等,对以后的浪漫主义作曲家有很大影响。他的随想曲,被人们誉为“小提琴技巧的百科全书”。帕格尼尼演奏时所使用的许多技巧,如双泛音、连顿弓、抛弓、特殊调弦法、左手拨弦技巧、双音以及复杂的和弦、左手手指在指板上的远距离大跳等,都是与他同时代的小提琴家们尽力探索出的秘诀。

德国小提琴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J·S·巴赫、莫扎特(W·A莫扎特之父)、施波尔、F·达维德、J·约阿希姆、奥尔等。其中,J·S·巴赫的6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和组曲,对演奏者提出了极为严格的要求;1756年,L·莫扎特(W·A·莫扎特之父)写的《小提琴教程》是德国小提琴发展的总结; 1831年,德国著名的小提琴家施波尔完成了他的《小提琴教程》;F·达维德(1810~1873)在1843年莱比锡音乐学院开办时是小提琴系的负责人,他是一位善于启发、激励学生上进的教师,在他的努力下,莱比锡音乐学院成为19世纪中叶的小提琴学习中心;著名的演奏家J·约阿希姆的历史功绩在于他把非凡的演奏技巧用来忠实地再现作品的音乐内涵。巴赫的6首无伴奏奏鸣曲和组曲,就是由于他的演奏,被现代小提琴家们公认是小提琴复调音乐作品的高峰。他的另一历史功绩是培养出一大批优秀学生,20世纪初,优秀的小提琴教育家L·奥尔就是其中之一。值得一提的是,约阿希姆的最后一名学生A·魏登堡在纳粹德国迫害犹太人时逃亡到中国,最后他旅居上海,并在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教授小提琴与室内乐。

法比(法国、比利时)小提琴学派:法比学派人才辈出,影响深远,主要代表人物有:维奥蒂、P·巴约、P·罗德和R·克鲁采等,他们共同创立了法国小提琴学派。1795年,巴黎音乐学院成立,它成为当时年轻的小提琴家们向往的学府。目前,世界各地的小提琴教学,几乎都采用J.F.马扎斯(1782~1849)、克鲁采、罗德、P·加维涅等人的小提琴专门练习曲来训练学生,其中尤以克鲁采的《42首练习曲》为公认的优秀之作。19世纪中叶以后,法国的小提琴演奏学派对世界小提琴演奏艺术产生了很大影响。H·维尼亚夫斯基、P·de萨拉萨特、F·克赖斯勒等,都是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其中,波兰小提琴家维尼亚夫斯基毕业于巴黎音乐学院。他在继承法国学派的演奏风格上,增加了浪漫派色彩。法国小提琴学派强调声音的华丽并有许多手腕的运弓动作,这给他演奏连顿弓带来了困难,后来,他终于发现通过使用整个手臂的动作顺利地掌握这种连顿弓法。1862年,维尼亚夫斯基来到了俄国并把他的演奏技巧传入俄国,为以后出现的俄罗斯演奏学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出生于西班牙的萨拉萨特,是法国音乐学院培养出来的优秀演奏家之一,他的演奏以音色甜美、纯净而著称。他使用的揉音幅度更宽,他的音准,特别在高音区非常出色,技巧辉煌而流畅。他写的《吉卜赛之歌》、《卡门幻想曲》等很有创造性,技术上难度很大;奥地利人克赖斯勒于1887年毕业于巴黎音乐学院,他继承和发展了维尼亚夫斯基的揉音技巧,使他获得了无与伦比的音色变化。他有着潇洒自如的演奏风格,运弓优雅,乐句处理得十分巧妙,富于节奏的活力。他的弓法和指法都很有个性,但他从不炫耀技巧。其代表人物除以上提到的之外,还有J·蒂博以及现在仍活跃在世界乐坛上的Y·梅纽因等小提琴大师。

俄罗斯(前苏联)小提琴学派:有人认为,俄罗斯学派是在法比学派的基础上自然地、历史地形成的,而不是某个人的创造和建树。主要代表人物有:L·奥尔、海费茨、J·C·斯托利亚尔斯基、A··扬波利斯基和K·『·莫斯特拉斯、斯托利亚尔斯基、Ⅱ·О·奥伊斯特拉赫、I·加拉米安、波利斯基等。其中,L·奥尔的《我的小提琴演奏教学法》一书,阐述了他的教学思想和美学观点,例如音乐第一技术第二,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音乐等等。奥尔对俄罗斯小提琴学派的形成起了重大作用;Ⅱ·О·奥伊斯特拉赫曾经是当代最杰出的小提琴家之一,他把高超的演奏技巧和对音乐深刻的理解十分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莫斯特拉斯所著的《小提琴的音准问题》、《小提琴演奏者的节奏训练》、《小提琴演奏中的力度问题》等都很有价值,他的侄子M·О·扬波利斯基是《小提琴指法概论》的作者;扬波利斯基的一名学生O·日·扬凯列维奇继承和发展了老师的教学原则,他善于对学生的才能作透彻的分析,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演奏技巧和个性。已故中国著名小提琴教师、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林耀基,曾是扬凯烈维奇的学生。需要提及的还有美国著名的小提琴家Ⅰ·斯特恩,他与俄国学派有很深的渊源,又曾受法比学派的影响。他善于采撷众长,独创一格,终成当代第一流的演奏家。他曾两次来中国访问,进行演奏和讲学活动,给中国年轻的小提琴家很多教益。


相关文章

小提琴的历史

弦乐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老的过去。关于小提琴的起源,音乐史学家们持多种观点,有的认为起源于古希腊,有的认为起源于北非,有的认为起源于印度,也有的认为起源于西欧。古希腊传说中的天神阿波罗最喜欢摆弄的乐器...

小提琴的保养方法

小提琴的存放:小提琴是一种娇贵的乐器,对于存放环境的要求比较高。空气既不能太干燥,也不能太潮湿,更不能存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较长时间不使用时,应该将琴弦拧松,避免琴弦长时间紧绷造成琴的音色改变。练完琴...

小提琴的基本构造

小提琴由30多个零件组成。其主要构件有琴头、琴身、琴颈、弦轴、琴弦、琴马、腮托、琴弓、面板、侧板、音柱等。小提琴共有四根弦,分为:1弦(E弦)、2弦(A弦)、3弦(D弦)和4弦(G弦)。小提琴琴身(共...

小提琴的代表人物

亚莎·海菲兹亚莎·海菲兹(Jascha Heifetz,1901—1987),1901年出生于立陶宛,3岁时受父亲的影响开始跟随父亲学习小提琴,之后海菲兹进入了维尔纽斯音乐学院,师从马尔金教授,后来成...

小提琴简介

小提琴,是一种弦乐器。总共有四根弦。靠弦和弓摩擦产生振动,进而通过共鸣箱内的音柱将振动传导至背板,由这几部分产生的共振,发出和谐明亮琴音。小提琴琴身(共鸣箱)长约35.5厘米,由具有弧度的面板、背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