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马鞍具

4年前 (2022-02-18)特产

蒙古人对马鞍具的装饰和制作有着久远的历史和古老传统。马鞍具的制作又与金银工艺的装饰分不开的。北方民族用金银的历史很久,人们在工艺制作过程中,认识了金、银的物理性能展性和延性,将它锤成金箔或拉成金丝等装饰在各种器物上。在北方民族中各个时期都有着极丰富的金银器皿和装饰物品。

  1960年从扎赍诺尔古墓群出土骨器中有骨衔,从而了解到金属马衔出现以前,古代人是用骨制马衔来驯服自己的骑乘。在该地1959年发现的飞马纹铜带饰,也有游牧生活的浓郁色彩,这都是早期拓跋鲜卑的文化,还有和匈奴文化相似的梅花鹿纹饰铜饰件等。

  到了辽代马鞍具的手工艺相当发达,当时辽朝回赐给西夏等贡使的物件就有金涂鞍辔马、素鞍辔马,赠送给宋朝的礼品中,有涂金银龙凤鞍勒、银鞍等。辽代手工艺就有制革、马具等部门,以马鞍最享有盛名。契丹的制鞍的传统与蒙古等北方民族的金银器的使用是相同的,蒙古族的鞍具和金银器也是闻名国内外的,元朝时上都就设有金银器盒局、软皮局、斜皮局、制造鞍子局等,各局管领的工匠都在百人以上,多的有上千人。可见元朝时这种金属工艺和马鞍子艺术还是相当发达的。

  有关明清时的贵金属工艺也是有所发展的,“土默特的俺答汗致送明朝皇帝的国书是一件最有兴趣的古迹,国书的内容是关于土默特人送往北京的例行贡品。文字中提到的俺答汗赠送明朝皇帝镂刻的金鞍、马勒和箭筒。”这证明元朝以后时期中,蒙古人的精巧技艺已经发展起来。

  清朝时金银器和马鞍具艺术更为发达,用金银铜等金属制作的工艺晶很多,这些金属工艺一些是满足统治阶级的奢侈生活,一些是在民间广为流行,作为鞍饰和服饰用,或者是生活中受人珍视的日用品。

  现实生活中,蒙古族匠人们用自己的双手能制出各种十分合体的马鞍,不但主人骑上舒服,连马也感到精神,比较讲究的马鞍,前后鞍桥都喜欢作各种装饰,绘制图案骨雕镶嵌和贝雕镶嵌。马鞍子上还有许多配件,如鞍鞠、鞍花、鞍软垫、鞍辔等等。这些部位都喜欢进行装饰,鞍花和鞍辔等都用银或铜制作,都具有突出的草原风格。


相关文章

锡林郭勒毛毡烙画

烙画古称“火针刺绣”,近名“火笔画”、“烫画”等,是古中国一种极其珍贵的稀有画种。毡画是由底面为毡布,画面有烫笔制成,不掉色,易保存,不掉色,易保存,是家饰装修的推荐用品。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西汉末年,...

锡林郭勒民间雕刻

锡盟地区民间雕刻亦相当普遍,除常见的马头琴、蒙古象棋(“夏特日”)、手杖、鼻烟壶等雕刻品外,蒙古包内的箱、柜等家具亦有许多用雕刻图案来装饰。以至捣茶白(乌古尔)、奶食模具、刮马汗板都有精美的雕刻图案,...

多伦玛瑙

多伦县是我国玛瑙原矿主要产区。这里的玛瑙质地细腻,透明度、光洁度高,硬度均匀,尤其多伦县玛瑙工艺品厂采用先进工艺精心设计加工生产的玛瑙炉、瓶、熏、酒茶具、文房用品、佛像、棋类、动物、花鸟、水胆玛瑙雕刻...

锡林郭勒火不思

【蒙古族乐器】火不思:在明朝文人笔下,火不思有各种译写方法,诸如琥珀槌、胡博词、虎拨思儿之类。元、明时代的蒙古人,上至可汗大臣,下至普通武士,均能自弹火不思唱歌舞蹈。正统十四年,“也先每宰马设宴,必先...

苏尼特双峰驼

苏尼特左旗饲养的骆驼全是双峰驼,是内蒙古自治区优良骆驼品种之一。苏尼特双峰驼以紫红色和杏黄色为主,棕褐色次之,少有白色。公驼雄性特征明显,肘,口素毛发达。头位水平,高昂过体,颈长,呈“乙”字形弯曲。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