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阳月饼
汾阳月饼起源于唐宋,盛于明清,与市面上包装精美、日渐小巧的月饼相比,烧饼般大小的汾阳月饼,似壮实的农家大嫂浑身散发着乡土气息。
汾阳月饼以活着油的发面为皮,烤熟后皮质酥松,极易消化,馅儿料也很简单,以红糖为主,配以核桃仁,芝麻等,红糖素有益气养血、健脾暖胃、祛风散寒之效,特别适用于秋冬时节食用。
汾阳月饼的制作工序也很有特点,用纯碱按照一定的比例搭面和好面后(一般十斤面里加二斤半用纯碱发的发面,二斤半油),包好馅儿,放在油亮的梨木模子里压上花儿,再在表面均匀的撒上一层芝麻粒,末了还要在月饼中央点个红点儿,大有画龙点睛的意。
烤制时还需要用铁锥在月饼上扎几个眼儿放气,以防月饼鼓起,影响外观。传统的汾阳月饼为了保证其香酥美味,一般都是用焦炭炉烤。
汾阳月饼花样繁多,这点也是其它地方月饼所不及的,除了普通月饼外,在农历八月十五还有团圆饼,其大小比普通月饼大数倍,巧手的妇女还会在团圆饼上随性捏些小玩意儿,表示家和万事兴之意。除了团圆饼外,家中的每一位成员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特别礼物,女儿家会有月牙牙,男人们会有葫芦芦、孩子们则会得到他们喜爱的桃榴榴、兔兔、蛤蟆等小玩艺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