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角竹

5年前 (2020-10-13)特产

角竹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笋、竹两用竹种,具有繁殖,生长快,产量高,用途广等特点。我市是角竹的原产地,早在700多年前的南宋《嘉泰会稽志》中就有关于角竹的记载。元代李#著的《竹谱详录》中载有“角竹出越州诸山,亦紫竹之类,但色淡。如牛角,故名,其质坚硬。”其后,明万历绍兴府志和清康熙、道光、嘉庆山阴县志称:“角竹节高而疏,笋味淡,有斑色。”由此可见,我市角竹的栽培历史悠久,主产于越州诸山(今绍兴和上虞东关一带)。 
  角竹属竹亚科,刚竹属,是1983年省林科所竹类专家温太辉先生正式定名的新竹种。竹秆散生直立,秆高2-10米,最高可达13米;胸径粗2.5-6.5厘米,最粗可达8.5厘米;节间长10-25厘米,最长可达30厘米。角竹的竹鞭生长靠鞭梢(又叫鞭笋),在疏松肥沃湿润的土壤中,年生长量可达4?米。角竹在发展阶段鞭芽萌发数占总芽数的百分比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据调查,当年鞭芽萌发率为 11.5%,次年为36.41%,第二年为60.06%。第四年为72.6%,五年以内为74.23%,而毛竹鞭芽萌发率仅39.34%,可见角竹鞭芽萌发能力很强。角笋开始出土,要求17℃左右的旬平均气温,上虞长塘乡的夏笋开始山土为4月下旬到5月上旬,根据气温和竹林培育管理情况,出笋有早有迟,笋期持续30-35天,这段时间正是其他竹笋生产淡季,蔬菜青黄不接之时,角笋上市深受群众欢迎。
  到1983年,经有关部门调查,角竹主要分布在上虞市的长塘乡,邻近的樟塘乡、汤浦镇、长山乡和绍兴县的富盛镇、红山乡也有少量分布。总面积150亩(其中长塘乡134亩)。近年来,上虞县在省林科所的主持下,对角竹的经济性状、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全面研究,并通过了省级鉴定,获得了浙江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科技进步四等奖。国家林业部将上虞县角竹繁育及丰产技术列为林业科技重点推广项目,并确定在长塘乡等地建立角竹生产基地。到目前为止,上虞县已发展角竹近1000亩。同时,角竹种苗远销江苏、江西、福建、湖南、湖北、上海等省、市和本省兰溪、天台、余姚、永嘉、安吉等30多个市、县。 

相关文章

盖北葡萄

  上虞市盖北乡是我省的重点葡萄产区之一,葡萄生产历史悠久。据《嘉泰会稽志》记载:“会稽有浆水、玛瑙二种,虞邑有紫葡萄、水晶葡萄二种。”说明早在700多年以前就有葡萄栽培,这是我国南方栽种葡萄较早的历...

绍兴丝绸

绍兴作为丝绸之乡,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见诸于记载。其时, 一起王勾践为实现复国大业,奖励越国父老耕荒和养植蚕桑,重视丝绸生产。至隋唐,绍兴不仅 ’是国内重耍的蚕桑地区,而且成为全国范围内丝绸的主要产地。...

绍兴工艺竹编

工艺竹编有模拟动物、漂白、花筋和蓝胎漆四大工艺特色,蓝盘、瓶、盒、罐、屏风、动物、建筑物、人物、家具、玩具、灯具等12个大类,6000多个花色品种,光泽鲜艳,形状逼真。 ...

绍兴乌毡帽

  乌毡帽,是绍兴独特的民间常用帽。明张岱《夜肮船》载:“秦汉始效羌人制为毡帽。”明会稽人曾石卿亦有“鹅黄蚕茧燕毡帽”之句。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潘尚升从绍兴袍渎搬入城区西营,开设潘万盛毡帽店,...

新昌小京生

小京生花生是绍兴市新昌县传统的地方优良品种。种植历史较久,品质特佳。据调配新昌小京生花生于清朝末年从北京引进,至今约有80多年的历史。早春民国初期,新昌小京生就驰名于国内和港澳地区。1984年,新昌小...

绍兴兰花

绍兴是我国植兰最早的地方之一。据史籍记载,2400多年前越王勾践曾在兰渚山下植过兰。《越绝书》云:“勾践种兰于兰渚山”。据初步考查,由绍兴人定名的兰花名种达27种。建国后,绍兴的艺兰事业受到党和政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