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角竹

5年前 (2020-10-13)特产

角竹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笋、竹两用竹种,具有繁殖,生长快,产量高,用途广等特点。我市是角竹的原产地,早在700多年前的南宋《嘉泰会稽志》中就有关于角竹的记载。元代李#著的《竹谱详录》中载有“角竹出越州诸山,亦紫竹之类,但色淡。如牛角,故名,其质坚硬。”其后,明万历绍兴府志和清康熙、道光、嘉庆山阴县志称:“角竹节高而疏,笋味淡,有斑色。”由此可见,我市角竹的栽培历史悠久,主产于越州诸山(今绍兴和上虞东关一带)。 
  角竹属竹亚科,刚竹属,是1983年省林科所竹类专家温太辉先生正式定名的新竹种。竹秆散生直立,秆高2-10米,最高可达13米;胸径粗2.5-6.5厘米,最粗可达8.5厘米;节间长10-25厘米,最长可达30厘米。角竹的竹鞭生长靠鞭梢(又叫鞭笋),在疏松肥沃湿润的土壤中,年生长量可达4?米。角竹在发展阶段鞭芽萌发数占总芽数的百分比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据调查,当年鞭芽萌发率为 11.5%,次年为36.41%,第二年为60.06%。第四年为72.6%,五年以内为74.23%,而毛竹鞭芽萌发率仅39.34%,可见角竹鞭芽萌发能力很强。角笋开始出土,要求17℃左右的旬平均气温,上虞长塘乡的夏笋开始山土为4月下旬到5月上旬,根据气温和竹林培育管理情况,出笋有早有迟,笋期持续30-35天,这段时间正是其他竹笋生产淡季,蔬菜青黄不接之时,角笋上市深受群众欢迎。
  到1983年,经有关部门调查,角竹主要分布在上虞市的长塘乡,邻近的樟塘乡、汤浦镇、长山乡和绍兴县的富盛镇、红山乡也有少量分布。总面积150亩(其中长塘乡134亩)。近年来,上虞县在省林科所的主持下,对角竹的经济性状、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全面研究,并通过了省级鉴定,获得了浙江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科技进步四等奖。国家林业部将上虞县角竹繁育及丰产技术列为林业科技重点推广项目,并确定在长塘乡等地建立角竹生产基地。到目前为止,上虞县已发展角竹近1000亩。同时,角竹种苗远销江苏、江西、福建、湖南、湖北、上海等省、市和本省兰溪、天台、余姚、永嘉、安吉等30多个市、县。 

相关文章

新昌小京生

小京生花生是绍兴市新昌县传统的地方优良品种。种植历史较久,品质特佳。据调配新昌小京生花生于清朝末年从北京引进,至今约有80多年的历史。早春民国初期,新昌小京生就驰名于国内和港澳地区。1984年,新昌小...

绍兴乳黄瓜

乳黄瓜又名酱黄瓜,是我市的传统特产之一。早在清康熙年间就开始加工乳黄瓜,60年代初期就出口日本、港澳地区,深受消费者的欢迎。其中绍兴咸亨食品厂生产的鉴湖牌乳黄瓜和上虞章镇酿造厂生产的舜江牌乳黄瓜均获1...

上虞魁栗

魁栗属壳斗科,为落叶乔木。树势中庸,一般树高4.5-7.0米,冠幅直径与树高相近,树冠开张,呈自然开心形或圆头形;叶质厚,浓绿色,有光泽,倒卵状椭圆型,基部微心脏形,叶绿锯齿比毛板红大,且向内;雌雄异...

嵊州榨面

  嵊州榨面,历史悠久,制作精细,是赠送亲朋之礼品。前清时已驰名,是嵊州传统特产之一。   嵊州榨面主要分布于崇仁、中南、黄泽、临城等区,其中以崇仁区为主要产区。湖荫、溪滩榨面,享有盛名。全市年产约3...

绍兴丝绸

绍兴作为丝绸之乡,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见诸于记载。其时, 一起王勾践为实现复国大业,奖励越国父老耕荒和养植蚕桑,重视丝绸生产。至隋唐,绍兴不仅 ’是国内重耍的蚕桑地区,而且成为全国范围内丝绸的主要产地。...

绍兴麻鸭

绍兴麻鸭,毛色与众不同,白灰色的鸭毛上,带有褐色麻点,故而得 名。绍兴麻鸭是我国优良的蛋用型鸭种之一,有“禽中明珠”之称,它具 有体型小、长大快、饲料省、产蛋多的特点,绍虞平原是绍兴麻鸭的起源 地和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