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鹅

5年前 (2020-10-14)特产

  越鹅又称绍兴白鹅,全身羽毛洁白,体型紧凑,饲养方便,生长快,精料省,收益高,是中国白鹅中的一个优良的地方种。
  解放后,特别是近几年来,越鹅有了新发展,成为全省白鹅的主要产地之一,1987年全市总饲养量达100万羽,主要分布于绍兴县的柯桥、皋埠、越北区及上虞县、诸暨市。
  越鹅体型中等,结构紧凑,体躯长而平直呈长方形,全身羽毛洁白,紧贴体部,部分鹅的头、背、尾部有灰褐斑点状杂毛,喙、蹼、肉瘤均呈桔红色,肉瘤突出呈半球状,眼突金黄色,虹彩蓝灰色。成年公鹅体型高大魁伟,肉瘤高突红显,昂首挺胸,行走摇摆,鸣声宏亮,追咬行人,很显高傲。成年母鹅性情比公鹅温顺,肉瘤较低,色偏黄,腹部宽大下垂,叫声低沉。
  越鹅全身是宝,鹅肉营养丰富,肉质鲜嫩,油而不腻,风味独特,在国内和港澳市场销路越来越好。尤其鹅肝在国际市场颇受欢迎,每公斤优质鹅肝价格达40美元,一只越鹅一般可生产肝100~200克,经肥育后,肝重倍增,高的可达700~900克,其价值可观;鹅的羽毛是羽绒工业的优质原料,鹅羽绒柔软经松,富有弹性,保暖性好,是一种高级填充料,可制各种轻松保暖的防寒服装和高级卧具,很受消费者欢迎。大羽毛可制作羽毛球、羽毛扇等,每只越鹅羽毛平均价值为1.5元,近几年许多地方推广活拔鹅毛技术,种鹅可利用休产期拔毛,每只鹅每次可拔50~100克,进一步提高了鹅的经济价值。 

相关文章

绍兴丝绸

绍兴作为丝绸之乡,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见诸于记载。其时, 一起王勾践为实现复国大业,奖励越国父老耕荒和养植蚕桑,重视丝绸生产。至隋唐,绍兴不仅 ’是国内重耍的蚕桑地区,而且成为全国范围内丝绸的主要产地。...

嵊州紫砂

   嵊州紫砂是我省陶苑中的一颗新兴的明珠。嵊州紫砂生产开始于1973年,当时,我省一些塑料花厂出口塑料花需要与紫砂花盆配套,但由于我国紫砂生产厂家较少,产品匮乏,不能满足塑料花厂的需要,省...

绍兴乌毡帽

  乌毡帽,是绍兴独特的民间常用帽。明张岱《夜肮船》载:“秦汉始效羌人制为毡帽。”明会稽人曾石卿亦有“鹅黄蚕茧燕毡帽”之句。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潘尚升从绍兴袍渎搬入城区西营,开设潘万盛毡帽店,...

绍兴乳黄瓜

乳黄瓜又名酱黄瓜,是我市的传统特产之一。早在清康熙年间就开始加工乳黄瓜,60年代初期就出口日本、港澳地区,深受消费者的欢迎。其中绍兴咸亨食品厂生产的鉴湖牌乳黄瓜和上虞章镇酿造厂生产的舜江牌乳黄瓜均获1...

新昌牛心柿

牛心柿是新昌县传统的优良柿树品种,因其果实形状似牛心而得名。新昌牛心柿品种优良,栽培历史久远,在省内外享有盛名。目前,新昌县共有牛心柿树4100多株,常年产量达300余吨。集中分布于新昌县大市聚、红旗...

诸暨银杏

银杏又称白果,是我国特有的稀有果树之一。主产诸暨市,栽培历史悠久。早在汉末三国时,冠山、应店街一带已有种植。到宋朝,各宋朝,各地已普遍栽培。清《国朝三修暨县志》载:“邑银杏街有树二株,皆荫可数亩地,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