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鼻烟壶

3年前 (2022-01-12)特产

鼻烟壶是用玉石、象牙、水晶、玛瑙、翡翠、琥珀和陶瓷等料制成。其样式有佛手形、梨形、茄形、桃形和柿子形。小巧玲珑,华丽多彩,典雅美观。鼻烟壶的结构包括壶体、壶肩、壶颈、壶勺、壶盖。造型则可圆、可扁、可方,也可多面体型。圆中又有扁圆,桃圆、蛋圆、滚圆。其外表装饰上雕刻精美,所以被蒙古人视为珍贵之物,姑娘们恋爱,也以精心刺绣美丽的鼻烟壶袋子作为信物。

鼻烟是一种烟草制品,以富有高级油分且香味的干烟叶和入必要的名贵药材,磨成粉末,装入密封容器,经过一定时间陈化后,开始使用。使用时,以手指粘少许烟末送到鼻孔,轻轻吸入使人顿感清爽舒适。

敬鼻烟壶是蒙古族牧民的一种日常见面礼,牧民的传统习俗。敬献鼻烟壶之礼应在献哈达之后进行。平常日子不献哈达,也可用行敬献鼻烟壶或换鼻烟壶来代表尊敬之礼。敬鼻烟壶一般是相互交换,有客来,从长者开始,依次与客人递换鼻烟壶。接过对方的鼻烟壶后,打开壶盖,将鼻烟取出少量,轻轻地闻一闻,盖好再把鼻烟壶归还原主。

敬献鼻烟壶作为一种民族礼节,是有一定的规定和讲究的。若双方是平辈,则只相互交换,如其中一人是长者,则须请长者就坐,晚辈就地站立,互换鼻烟待长者嗅过以后,晚辈则不嗅。而是把鼻烟壶微微举过头顶,双手恭敬地捧还长者,以示对长辈的尊敬,并有领受长者对自己的关心之意。同辈女性之间互换鼻烟,一般不嗅,只将对方的鼻烟壶接住之后,躬身施礼轻轻地用壶体在自己的前额上碰一下,然后归还原主。如果是非常敬重的长者来临,则需将自己的鼻烟壶盖打开一半,双手捧献上去。从清初起鼻烟壶成为蒙古族见面时相互祝贺的工具。曾经风靡一时。当时清朝廷曾赐予鼻烟壶“富禄之玉桶”的美称。大约从乾隆初年开始,“鼻烟壶之制”兴盛(见《道咸以来朝野杂记》),几乎官商所必备,同时在蒙古地区也流行起来,朋友见面,第一件事就是互赠鼻烟,以示敬意。此俗在内地虽于民国以后渐衰,但在蒙古族中仍盛行。特别是在鄂尔多斯地区,一直到本世纪五六十年代,鼻烟壶仍是人们见面时的必备之物。无论贫富,也不分男女,平时都以一个精美绣花小口袋装上鼻烟壶,悬于左胁下,在会客时,彼此取出互递鼻烟壶。现在这一习俗渐衰,除在民间婚礼和喜庆之日仍有使用外,已不多见,基本上为互献纸烟所代替。


相关文章

乌兰察布芸豆

乌兰察布市年产芸豆500万公斤,主要品种有纯红芸豆和杂芸豆,芸豆含淀粉较多,营养丰富,具有独特的香味。芸豆还有一定的药用功用,其性味甘平,具有温中下气、利肠胃等功用,是一种滋补品。...

乌兰察布凉城蔬菜瓜果

凉城县麦胡图镇,地处集宁、丰镇、大同三角交通要道,因日照充足、土壤肥沃、水源丰富,自古以来就是种植瓜果蔬菜的基地,麦胡图香瓜、麦胡图吊瓜、麦胡图123苹果等得到来往客商和各地群众的一直好评和喜爱,产品...

乌兰察布甘草

甘草,气味微甜而特殊,根呈圆柱形,长25~100cm,直径0.6~3.5cm。表面红棕或灰棕色,具显著的纵皱纹、沟纹、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质坚实,断面略显纤维性,黄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

乌兰察布察右中旗红萝卜

察右中旗红萝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察右中旗红萝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察右中旗红萝卜生产基地,位于科布尔镇北部,距旗政府所在地55公里处,土壤属沙壤土,地下水资源丰富,雨热同季,空气干燥,病虫害发生少,非常...

乌兰察布胡麻

胡麻是乌兰察布市农业作物特产之一,胡麻油籽含油率高,品质好、价值高、用途广、资源丰富、潜力大。胡麻油清纯、香郁、口感好、味道美,是理想的食用油。秸杆可用于亚麻生产、造纸生产,油渣可用于培肥地力和牲畜、...

乌兰察布黍

黍为早熟禾本科作物,其籽粒为谷物类粮食,又名“黍子”。黍起源于我国,甲骨文和《诗经》中均有记载。黍具有抗旱耐热,抗虫害和生长期短等优点。黍也是我国北方干旱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内蒙古、河北、山西、宁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