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桥竹刻

5年前 (2020-10-20)特产

中国的竹刻艺术历史源远流长,《礼记·玉藻》中记载:“士大夫饰竹以为笏,是用竹于典仪,且有文饰之施焉。”现知较早的实物,是西汉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雕龙纹髹漆竹勺柄,晋王献之有斑竹笔筒名“裘钟”,六朝齐高帝曾赐明僧绍竹根如意。

自明中叶至清末,竹刻艺术风格的变化可概括为:由明中叶之质拙浑朴,发展为清前期之繁绮多姿,再嬗变为清后期之平浅单一;在技法上经历了一个由浅及深,又由深复浅的过程。深,指浮雕、透雕和圆雕;浅,即浅刻、留青之类。

竹刻在嘉兴由来已久,而且名家辈出。明末清初,以留青阳文刻法为特点的嘉兴派是全国竹刻工艺三大流派之一,其中以凤桥民间艺术竹刻最负盛名。凤桥竹刻以留青见长,表现形式多样,作品类型有臂搁、笔筒、竹根雕、屏风、挂屏、棋钵等。

从事竹刻的艺人都富有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人文修养。解放后,虽然从事竹刻的民间艺人渐渐稀少,但也不乏佼佼者。南湖区凤桥镇竹刻艺人冯嘉生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冯嘉生出生于1946年,受父亲冯国介影响,12岁时开始学习篆刻、雕塑。19岁那年,他下放到凤桥镇新民村,一呆就是15年。他在务农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学会了木工雕花手艺,这段经历为他日后攀登竹刻艺术高峰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面对竹刻艺人逐渐稀少的窘境,冯嘉生这几年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凤桥竹刻这一传统文化艺术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从2005年开始,他在家中常年义务开设竹刻培训班。不管男女老少,只要有一定美术基础、有这方面的爱好,他都乐意义务传艺。冯嘉生知道,多一个人会竹刻就多一份传承竹刻艺术的机会。现在,老冯的另一个身份就是凤桥镇中心小学校外辅导员,专门负责该校竹刻班的培训。看着这帮小鬼拿着竹刻刀、用稚嫩的小手创作出一幅幅生动可爱的竹刻艺术品时,老冯打心里开心。

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扬凤桥竹刻艺术,2007年南湖区政府将凤桥竹刻列为第一批南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8年6月12日,凤桥镇中心小学首届学生竹刻展在嘉兴市图书馆开展,重新勾起了嘉兴市民对凤桥竹刻艺术美好的回忆。

老冯相信,只要有自己和这帮孩子在,凤桥竹刻艺术就不会中断。


相关文章

杨庙雪菜

雪里蕻,历史悠久,因冬至种植,春天成熟,无虫害侵蚀,在雪中生长而得名。本品选用江南杭嘉湖久负盛名的特产——雪里蕻,经五百年民间工艺、经验技术腌制和高温灭菌科学配方精制而成,可以生食、作炒、做汤、拌面、...

杜瓜子

平湖市绿岛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阿奴杜瓜子选取当地优质杜瓜子经科学配方精心烹制而成。杜瓜子具有清肺、化痰、止咳、润肠、通便等作用,是无公害、纯天然绿色保健休闲食品。 ...

南湖菱工艺品

南湖菱在民间有“天下第一菱”美称,其不仅是一道嘉兴特有的时令水果,更以其外形似元宝而成为游客喜欢的特色商品。近年水晶菱、黑陶菱、枣木菱等各种以菱为主题的工艺相继问世,汽车挂件、手机链、平安灵运等已成为...

崇福皮草大世界

崇福皮草大世界位于桐乡崇福,是一个现代化、高品位的裘皮服装、服饰及制品的专业商城,集产品展示、成品交易、设计培训、商务洽谈于一体。国际名品馆是展销国际知名皮草服装为特色的高端品牌商城。...

新丰生姜

新丰生姜辣度高、纤维多、耐储藏。全身是宝,嫩姜质脆、味道鲜美,老姜质坚实、辣味足、香气浓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此外,嫩姜还可加工成紫姜小包装、糖水姜、干姜、将粉剂及盐渍、糖渍副食品。生姜又...

平湖西瓜

平湖是浙江省种植西瓜的主要产区,栽培西瓜至今已有360余年历史,被称为“江南第一瓜”的平湖西瓜个大瓤细汁甜。平湖人重视西瓜品种的改良和研制,因此平湖西瓜长期享有盛誉。近年来,平湖种植的花玖和平优二号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