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牛麻竹笋
英德麻竹笋具有鲜嫩、爽口、笋味香浓的特色,被誉为山珍。英德早在明清时期已盛产麻竹笋。2007年11月8日,国家质检总局第161号公告,西牛麻竹笋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保护范围:广东省英德市现辖行政区域。
麻竹笋在我市栽培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的可追溯到清朝,清代道光年对英德麻竹笋有记载“麻竹长数大,大者径尺,概节多枝丛生回枝,叶大如履”。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广东农村概况调查报告》英德县概况,在森林部分记述“第四区内除松林外,以取笋制干之竹为多”。这里提到的第四区指的就是西牛镇一带。“西牛笋干”,曾于民国十一年(1922)三月一日至七日举办的“广东省第二次农品展览会”上获特等奖。历史上,以西牛、沙坝出产的笋干多、质量好。
建国后,“西牛麻竹笋”逐步有所发展,特别是八十年代以后,发展更快。历年,县商业、供销部门,均有笋干收购外调出口。从上述历史记述可见,英德市的麻竹笋有悠久的种植经营传统。到二十一世纪初,已形成规模企业十多间,在当地形成麻竹、麻竹笋、麻竹叶生产、销售的产业链,西牛麻竹笋是我市广大农民奔小康的其中一项新兴产业。
经过多年的推广工作,英德市麻竹笋发展非常迅速,到目前为止,英德市麻竹笋种植面积达到45万亩,良种推广率达到了50%,鲜笋产量为31.5万吨(毛重),笋干产量为12600吨,总产值为2.03亿元,主产区农民年人均竹笋收入1250元,占年人均总收入的41%,成为我省乃至全国最大的麻竹笋种植基地。2005年被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中国麻竹笋之乡”、中国果菜产业发展论坛组委会授予“中国优质食用笋基地乡镇”。
麻竹笋别名:甜竹、大绿竹、瓦坭竹。麻竹笋是中国传统美食,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糖类、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C。每100g鲜竹笋含干物质9.79g、蛋白质3.28g、碳水化合物4.47g、纤维素0.9g、脂肪0.13g、钙22mg、磷56mg、铁0.1mg,多种维生素和胡萝卜素含量比大白菜含量高一倍多;而且竹笋的蛋白质比较优越,人体必需的赖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以及在蛋白质代谢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谷氨酸和有维持蛋白质构型作用的胱氨酸,都有一定的含量,具有清渴、助消化、减肥等功能。麻竹笋具有鲜嫩、爽口、笋味香浓的特色,西牛麻竹笋表皮呈淡黄色(有“剥皮黄金”的美称),长筒形,身长60-100厘米(笋头露出2-3个青节),粗大(一般径粗10-16厘米),笋头节间部分比较爽脆,笋味香浓,节中带嫩绿色(吃笋时一般去掉带嫩绿色的笋节),笋尾鲜嫩,笋肉洁白,笋味甘甜、香浓。西牛麻竹笋具有鲜嫩、爽口、笋味香浓、渣少、粗纤维含量高并且可食率也同样高等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