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白茶

5年前 (2020-08-31)特产

陈橼专著《福建政和之茶叶》(1943年)述:“政和茶叶种类繁多,其最著者首推工夫与银针,前者远销俄美,后者远销德国;次为白毛猴及莲心专销安南(即越南)及汕头一带;再次为销售香港、广州之白牡丹,美国之小钟,每年总值以百万元计,实为政和经济之命脉”。

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国家对茶叶生产的扶持,政和县茶叶生产得到发展,茶区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政和县充分发挥区域、生态、绿色优势,茶产业发展迅速,成为政和县传统主导产业。

清朝是政和县茶叶发展的昌盛时期。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政邑知县蒋周南有《咏茶》诗一首,述事甚详:“丛丛佳茗被岩阿,细雨抽芽簇实柯;谁信芳根枯北苑?别饶灵草产东和。上春分焙工微拙,小市盈框贩去多;列肆武夷山下卖,楚材晋用怅如何。”(注:政和别号东和)。这首诗使我们了解到清初政和县产茶的盛况,连著名的北苑产区比之都要黯然失色。茶季到了,茶工雇佣一空,可能当时政和县山区无茶行、茶庄的设置,一框框的茶叶被茶贩运到武夷山市出售,名茶流失,使这位县太爷不禁生出无限感叹!迄至清咸丰年间(1851年)政和始有茶叶加工场所。

政和白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福建省政和县《关于申请将政和白茶列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请示》(政人综[2006]49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福建省政和县现辖行政区域。


相关文章

邵武擂茶

饮擂茶是金坑、桂林一带古老而独特的风俗,是唐代中原人第二次南迁时传入的。以擂茶待客是当地的传统礼节。金坑擂茶主要原料是高山野生茶叶和茶弓(当地叫法),还配以多种药材,制作方法有用陶钵体手擂擂茶浆和用石...

邵武香菇

邵武素称“香菇之乡”。早在上世纪30年代,香菇就包装运销上海、香港等地。邵武香菇选择橄榄、朱仙、檀树、楮树、枫树等树种从事香菇种植,香菇表面菱色、浅褐色、深褐色至深肉桂色。菌肉白色,细密,具香味,是具...

政和功夫茶

政和功红茶,创制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因制作颇费工夫,所以取“工夫”二字。其香高味醇,以茂旺、瑞茗、茗香轩、泰云春为代表的红茶受到茶界泰斗张天福的好评。2010年10月,“政和工夫”荣膺中国驰名商标。...

邵武红菇

红菇为邵武地方特产,记载见清《邵武县志》。邵武红菇俗称朱菇,为野生菌类,伞状形,伞面呈朱红色,背面灰黑色。50年代后期,随着阔叶林的减少,红菇产量逐年下降,成为珍贵特产。红菇主要产自金坑、桂林、张厝、...

政和锥栗

    继建瓯市之后第二个被授予“锥栗之乡”的县(市),是福建省南平政和县。    南平政和县,在国家林业局命名的第二批“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名单中...

上庄蘑菇

光泽特产上庄菇因主产于光泽县司前乡东山村上庄自然村而得名。还因其肉鲜白,又称“白菇”。该菇主要生长在处暑至白露期间,属纯天然野生食品,年产量仅500公斤左右,市价每公斤在2000元左右,被称为菇中“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