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通粘豆包

东方晴3年前 (2022-04-26)美食132

粘豆包,又称黄豆包或豆包。它是一种源于满族的豆沙包类食物。满族人传统上喜欢粘性的食品,有利于在寒冷的天气里长时间地进行户外活动,如狩猎,砍柴等。目前在中国北方许多地区非常的普遍,是人们冬季餐桌不可或缺的主角。 粘豆包一般是在冬季开始的时候制作,然后放入户外的缸中保存过冬。一切工艺源自于天然,属传统天然食品的典范。粘豆包不但营养均衡,更包涵了古老的文化传承,是粗粮细作的先河。

    制作方法

    第一步“淘米”:粘豆包的做法是先把大黄米泡上半日,然后淘净沙子,叫“淘米”,之后晾大半干,磨成面,将玉米面和黄米按一定比例混合,再用冷水和面,像做白面馒头那样进行“发酵”。待发出酸味,开始用手揉面。这一步关系着整个粘豆包制作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口味和色泽,所以对发面人的要求较高。一般传统发面的人应该是家里相貌较好,性格温和,善良的人,据说这样发出来的面就如其人一般,入口细滑,带有丝丝甜意,色泽金黄。

    第二步是制馅。将红小豆或大芸豆煮熟(不可煮破皮),捣成豆沙酱,放入细沙糖,攥成核头大的馅团,备用。这一步掌握煮豆的水分和火候至关重要,如果干了或者稀了,都意味着馅料的失败。需要费时调好。糖量最好少一些,防止口味不同。

    第三步是用揉好的黄米面将豆馅团包入里面,团成豆包状,放入铺有波罗叶或梨树叶(苏子叶)的屉中大火蒸二十分钟,即可出锅。(也可不放苏子叶或梨树叶,改垫其他东西,只要能捡起来豆包即可)

由于粘豆包的制作过程比较繁琐。所以在东北,传统的做法是一般在初冬时把过冬的粘豆包包好,蒸出锅后放在盖帘上在外面室温冻上一个夜晚。蒸熟冻完后的粘豆包成型不散,再吃时在锅里热透了就可以了。

吃法

    可蘸白糖吃,吃其香甜粘;也可拍成小圆饼用油煎吃,品其香酥脆;小孩子们冬季里还愿啃冻豆包,练其牙齿,吃着玩。再复杂一点,可滚上炒熟的黄豆面吃,又增添了一种糊香豆味,叫做“驴打滚儿”。

    储存方法

    粘豆包适合在冬季,零摄氏度以下,干燥的环境中保存,在常温下也能保存很长一段时间。但一般不能在20摄氏度以上的环境中保存超过半个月,一般东北人都会吃到来年开春,之后豆包就容易发霉,变质。



相关文章

双辽美味全鸭宴

全鸭宴,每道菜都以鸭为原材料,特点是宴席全部以双山鸭场鸭为主料,烹制各类鸭菜肴组成,共有100多种冷热鸭菜可供选择。特点是:一席之上,除烤鸭、酱鸭、盐水鸭之外,还有用鸭的舌、脑、心、肝、胗、胰、肠、脯...

伊通白肉酸菜血肠

白肉酸菜血肠是满族传统食品,普遍为各族人民所喜爱。又是城乡居民杀年猪之后,宴请亲友的一道主菜。白菜一到到冬天,就放不住,人们便把它腌成“酸菜”,在东北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要腌一些;白肉,就是五花肉;血...

四平伊通烤鸽子

伊通烧鸽子乃满族特色美食,已有400余年历史。据载, 约400年前,清太祖努尔哈赤率八旗子弟转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临大敌不惧,受重创不馁,以勇捍立威,受部众拥戴,历时30余年,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满族共同...

四平李连贵熏肉大饼

   四平李连贵熏肉大饼,始创于1908年11月22日,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1908年冬,河北省滦县柳庄人李连贵逃荒到梨树县城,开了一个小饭馆,开始经营吊炉大饼和熏肉。在一次变故...

四平满族火锅

据说火锅是慈禧太后时期发明的,从宫廷传到了民间。火锅的吃法一般是:将火锅中的鸡汤用木炭火烧开后,加入元蘑、虾仁、螃蟹、酸菜等,再将切成薄片的猪肉、牛肉、羊肉,放在滚沸的汤中涮熟,然后蘸着韭菜花、腐乳,...